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留学故事英文_留学故事:Be Yorself

2022-08-07 04:52:25文/

张芳

留学故事韩国

      初到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简称 BU)念书,因为申请的是助教奖学金,学校的国际学生中心安排我们这部分国际学生提前三周报到并参加新生活动,由老师带我们提前熟悉BU的校园文化。大家一起吃饭、上课、培训、参观学校的各个角落,甚至学校还体贴地安排了租房课程,并让老生带着我们奔波四处,开始找房之旅。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

丹棱中学录取分数线2021

西南石油成都校区宿舍

达州远航职业技术学校专业

留学故事题目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检验专业

重庆机械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022年招生计划分数线

      这就是我在美国的第一门课程,温馨而新奇。然而也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慢慢地感受到文化冲击。其中最不适应的就是需要时刻准备发言,表达自己的查看。 每次课程结束,老师都会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提问,那个时候的我总是紧张异常。负责我们小组的老师Maria是一个活泼和蔼的美国老太太,但我却总怕她笑眯眯地问我“你有什么建议?”我有什么建议呢,课堂上讲的我都理解了,接受了,但是在表达自己查看的时候我却发现脑子一片空白,搜寻不出任何问题和建议。 新生活动结束后,Maria找我们一对一谈话进行总结摘要。她说:“我发现你在团队里面总是太过腼腆,不愿说出自己的观点。甚至连第二天是去参观博物馆还是体育馆,订饭的时候是订中国菜还是匹萨,你都是在听别人选择后笑眯眯地说你都可以。你在回答的时候真的觉得都可以吗?在美国,我们鼓励每个人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建议,不要在乎别人的选择和查看。无论面临什么抉择或做出什么决定,最重要的就是Be yourself,而不是追随别人。” 听到这样的评价,我很沮丧。在国内我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听讲认真,考试优秀。但刚到美国,我就立刻感受到我的表现不佳,因为过于沉默,甚至有在集体里很边缘的感觉。在国内,还常常和同学抱怨每天被课本的知识灌得满满当当,完全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可是到了美国我才发现,我从来没有机会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以至于给了我自由的空间、给我“做自己”的机会时,我却手足无措起来。 而这个Be Yourself的理念在后来的课程学习中更是显现得淋漓尽致。
     

德阳市中专学校有几所

留学故事题目

四川经济管理学校学费多少

      第一学期的选课,我的选课指导老师给我介绍课程,其中有一门理论基础课程是政治哲学。老师说这门课会挑出一些代表性的政治哲学家,例如卢梭、马克斯韦伯,对他们的著作和思想进行研读与分析。我想了想,本科在北大修过这样的课程,那些著名政治哲学家的理论可都是条条框框地背下来过的,上这门课应该问题不大吧,于是就义无反顾地选了这门课。岂不知,这门课后来让我结结实实地吃了很多苦头,也让我领悟到在BU的学习形式和国内是多么地不同。
     

      BU文科的研究生课程基本都是以课堂讨论班的形式进行,类似一个个小型的研讨会(Seminar)。第一节课老师便发给每个人一个长长的书单,在一次课结束之后老师会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一般是一百多页以上的就读量。一节课两个小时,老师先用半个小时提纲挈领地介绍一下,剩下就把舞台交给学生。老师更像是一个主持人,引导每个人来发言,简单概述自己就读后总结摘要的观点,但更重要的是要讲述就读后自己的查看是什么,有没有发现作者有什么局限性,能不能比作者想得更加深入。 还用以前啃书习惯的我发现读完最后一页时却毫无头绪。这样的就读是没有效果的,记忆力再好有什么用,发言不是简单地总结摘要中心思想,看你背下了多少内容。我拿出从国内带来的在北大的课程笔记,里面字迹工整,密密麻麻条理清楚地记录了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韦伯的主要论点,一二三;韦伯思想的历史背景,一二三;在政治思想史的地位,一二三??但却对开拓我的思路毫无帮助,完全是教科书的腔调。那个时候我才惭愧地发现,我基本上没有读过几本这些政治思想家的原著,需要考试和拼凑论文的时候,便依靠老师的课堂笔记和这方面研究的概述总结摘要著作,因为这样的答案更标准、更官方、更成熟。 而BU的教学,并不要求你总结摘要出标准的一二三答案,而是强调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韦伯,看重你有没有最好的观点。在这样的压力下,我必须投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力重新去就读,带着挑刺的心态、反问的心态就读,还要不断地结合以前学过的林林总总,甚至各种各样的生活经验,总之脑子里面的资源全部调动起来。除了这些,我还找到一个走捷径的小窍门,就是结合中国的一些思想家论点,去比较分析。课堂上都是美国人、韩国人、土耳其人,我对比中国的政治哲学,总不能说我没有原创性了吧。就这样,我像脱了层皮一样修完了这门课。
     

      回过头看,一学期下来竟然没有记几页课堂笔记。老师只是简单地引导发言、回答问题,整个过程中聆听别人和思考都忙不过来,根本没空记笔记。要知道在北大每学期结束,我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整整齐齐的一沓笔记啊,可是效果呢?BU这样的课程好像让我重新认识了一遍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对他们的理解来自他们最原始的著作,都是结合着自身的知识积累和个人背景产生的。BU的老师就像一个导游,只是带我们到各处,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风景。而北大的授课,就像老师给我们用语言描述那里的风景是什么样子,我们听了,理解了,却并不觉得真切。
     

      这样的就读和思考过程不就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锻炼过程吗?在北大学习的时候,我们常常抱怨要背记那么多知识,学习任务好重;但在BU的学习我才发现,主动思考和创新才是最困难的地方,也是学习中最有价值、最有效率的地方。薛涌在《批判北大》这本书里面引用过一句著名教育学家的话“教育,就是成为自己(Be Yourself)”。我想,在BU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在教你如何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做自己。这样,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不会胆怯和简单地顺从、人云亦云,而是自信、勇敢、活跃、独立,每一个你做出的选择和决定,都打着你自己的logo。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