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座谈会高职院校代表发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
2022-08-06 08:01:13文/依托三大平台 创新培养模式
谱写农林高职就业新篇章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我院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办学理念,通过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等举措,就业创业工作呈现出职业竞争力强、毕业生满意度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自主创业率高、媒体关注度高的“一强四高”态势。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一)紧扣行业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重点打造了园林技术等7个招生就业两旺的强势专业,新增了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等5个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 停招了6个专业。以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为依据,适时调整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就业率较低专业的招生规模。
洞口工贸职业技术学校专业
(二)服务社会发展需求,创新招生模式。校政联动,先后与太仓市政府、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等政府和部门合作,实行联合招生、地方买单、定向就业,为地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与企业合作,开设了“亚振班”等一批现代学徒制班,校企联动,招生即招工。
四川省卫校2021年招生简章
(三)跟踪就业反馈信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并根据他们对我院人才培养、就业指导与服务等方面的建议和建议,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
二、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校政行企合作模式,打造能力培养三大平台。实行校政行企联动、产学研创并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校地合作,建成了集实习实训、教学科研、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观光旅游及学生创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平台——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和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两园一街”占地5600多亩,可提供2000多个实训岗位。二是产教结合,打造了示范性产业平台——五大产业基地。按照“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相继开发建设了草坪草、彩叶苗木等五大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积累创业经验的主要载体。三是校企合作,组建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职教集团平台。我院于2004年就牵头组建了江苏农林职教集团。2014年12月,我院又联合隆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由教育部和农业部组织发起的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集团平台成为学生顶岗实习的主阵地和就业的主渠道。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依托三大平台,创新实施了“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实训平台,实行项目教学、课题研究和工学交替;依托产业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学研结合和创新实践;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开展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创业孵化。实行就业创业指导全程化、服务体系化,融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将就业创业课程列为必修课,全面培育学生创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二是以项目式教育为抓手,创新实施了“新禾创业计划”。依托专业重点打造了风景园林等4大创业板块、38个创业项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采用“零投入、后结算、目标管理、自负盈亏”的承包经营模式开展创业实践。三是将校内、外实训基地打造成双轮并驱的创业孵化器,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和充分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仅“两园一街”每年入驻创业社团达56个。
(三)创新社会服务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践行“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理念,在服务社会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2009年以来,参与省委省政府实施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后在泗洪、沭阳等县(市)实施科技帮扶,促进了一方产业发展,得到了各界的肯定。学院每年参与 “三农”服务的师生达900多人次。
成绩属于过去,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将紧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不断探索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创造新业绩,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新型职业人才作出更大的努力!
四川彭山中考录取分数线2020
川师的学前教育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