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技术应用为创业项目导向「创业新思路新项目」
2022-08-06 04:47:47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更新与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网上报名
以新技术应用为创业项目导向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面临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使命担当等多视角考问,新背景衍生出新要求,新要求又决定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新举措和使命担当。
对于带有鲜明区域特质或行业特征的高职院校,如何寻求有效的发展机遇,迎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是一个时代新课题。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对时代背景和创业教育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创业教育与院校特色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
时代需要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
新技术应用的创业强调个体的创新创业,强调具有技术含量的创业,强调创业的活力和发展,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
区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要求新技术应用。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随之而来的产业转型升级阵痛,尤其是制造业空洞化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区域产业都在探索“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概念下如何实现“机器换人”“电商换市”,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如何实现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变的难题。高职院校是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需要肩负起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培养一批新技术应用的创新创业人才,孵化一批具有科技含量的制造业企业。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分数线
互联网发展使低成本技术创业成为可能。传统的创新活动以科研人员为主体、以实验室为载体,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用户为中心,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创新创业新模式正逐步显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知识、技术等生产生活要素的最低成本集聚,实现了市场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社会需求的最便捷对接;众创、众筹、众包、众扶的创业新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创业的组织形态,大大降低了创业的准入门槛,使低成本的技术创业成为可能。
服务区域形成产学研创相结合办学传统。作为一所区域性的综合高职院校,温州职院树立“有什么样的支撑产业,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有什么样的企业难题,就建立什么样的研究平台;有什么样的研究平台,就培养什么样的新技术应用型创业人才”的理念,形成产学研创相结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办学新模式。在专业设置上,实现专业与地方产业的无缝对接,设置的34个专业覆盖了浙南地区的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同时,积极推行“立地式”研发服务,为区域产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应用研究和开发服务,成立46个省、市、院级研发平台,近3年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580项,获授权专利500余项,每年的科技到款均达到1000余万元。
探索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培养
成都中医药大学卫校
学校期末表彰大会美篇
温州职院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努力打造创业实践的高地、创业教育的高地、创业教育研究的高地。
资阳卫校学校环境
以创业教育引领专业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把“创新、创造、创业”融入专业建设中,结合行业和岗位特点,从“目标引领、方案改革、知识构建”三个视角,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专业教育改革。根据区域产业特征和时代要求,明确提出以创业教育引领专业建设,培养新技术应用的创业人才。构建对接岗位、对接专业、对接产业、对接社会的课程体系,设计具有专业意识、前沿意识、市场意识的课程内容;构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训研创”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依托教学、实训、科研合一的实训与研发基地,在原有“实训+科研”的基础上,建立“实训+科研+创新创业”一体的实验实训室,把学生专业实验实训与专业创新创造有机整合,打造“训研创”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做中学”“探中学”向“做中创”“探中创”延伸。“做中创”,即以真实的综合实践项目、毕业设计的应用型课题、高水平技能竞赛等形式,将创业教育由面向个别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2015年学院立项近600个“做中创”项目,覆盖80%以上大二、大三学生;“探中创”,即以研发大楼为依托,要求每个研发平台至少对接一个学生创业团队,为学生提供开放实验室、加工车间、产品设计辅导、供应链管理服务和创意思想碰撞交流的空间,积极培育创业服务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搭载体”,以新技术应用为创业项目导向,以企业真实需求为基点,以文化创意项目、智能化项目、信息化项目为载体,使产学研创基地成为集创意(好点子)展示、创新(好方法)探索、创造(好作品)推广、创业(好商机)实践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
以实施“三师三生”项目,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依托产学研创一体化的办学特色,让科研优势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优势,开展以“三师三生”为主要形式的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师研生随,即教师为主体,学生当助理,以教师的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参与研发;师导生创,即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技术指导,以科研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师生共创,即建立学生与教师共同创业机制,学生出人力和资金、负责运营等,教师负责核心技术开发,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创业,已经成功孵化出多个创业公司。
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不断涌现
温州职院“产学研创相结合,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新模式引起广泛关注,创业教育体系成为国家示范院校三大示范点之一,创业学院被浙江省教育厅遴选为浙江省首批高职高专创业学院建设试点单位,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培养初显成效。
学院时尚设计系学生设计制作的“十二生肖”创意红酒架,在网络上一炮而红;机械工程系学生设计开发的自动化创业项目“自动雕刻机”,既是创造又是创业,被企业20万元买下。2014年,有两支学生创业团队根据企业需求,设计开发出羽毛球重量分拣器和钮扣颜色分拣器,直接从作品到产品,分别实现价值20万元和36万元。信息技术系学生成立温州易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报名资金100万元,该系教师为核心技术骨干,现在公司是中国移动温州分公司的软件服务小伙伴。建筑工程系学生成立温州万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报名资金90万元,获得该系教师的甲醛捕捉剂专利支持,在空气净化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通过实施新技术应用的创业人才培养,温州职院学生就业创业效果明显,自主创业率连年提升,毕业生创业实践的社会影响力凸显。2014年,学生作品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是当年唯一一所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高职院校。创业典型不断涌现,毕业生卢成堆创办的温州瓷爵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新三板,成为温州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老总,是温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15年来最成功的案例。(作者谢志远 童卫军 范怡瑜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