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中的“无用”之美落地生花
2022-08-04 05:18:05文/作为人类造型艺术的滥觞,雕塑和岩画主要描绘了古代先民哪方面的内容?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什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明代哪个书院提出来的?“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风格?近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首届通识素养大赛总决赛现场火花四射,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较量,经过多轮选拔脱颖而出的团队选手从人类思想、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国学基础、经济管理、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等***度向现场600多名师生展示了丰厚的通识学养。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收费标准
成都华商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怎么样
四川省有哪些中专学校
自贡三星职业学校官网
大赛现场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年成立公共基础学院以来,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改革导向,着力夯实通识教育培基工程,打出两张大牌。
一是优化通识课程体系,推进学分制改革。围绕“生存、生活、生命”的“三生”维度,立足“学涯、职涯、生涯”的“三涯”进阶,依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人与文化、人与职业”六大关系,构建“思想政治类、体育健康类、职业职场类、跨文化交流类、科技工程类、人文艺术类”六大模块课程,构筑全新培养方案。一方面,激励教师全力参与新建通识课程。公共基础学院现有在编教师127人,下设6个教学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100多门通识课程。借助超星尔雅平台,开出网络通识课程50多门,同时加大力度引进校外优质通识课程资源,吸纳各行业专家倾情授课,每年为学生提供逾10万人次的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推行“必修+限定性选修+自由选修”的“套餐式”选课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通识课程学分及每模块必修学分,以保障课程实施。为实现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学校制订校外学分互认管理办法。学生在境内外高校修读的通识课程经过认定均可计入培养计划。
通识六模块—六大素养 “ 套餐式”选课模式
二是拓宽实践育人平台,推进第二课堂建设。根据新时期人才培养特点,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深度开发实践育人新路径,提升第一二课堂综合、显性隐***融、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融合培养能级。如,思政课探索建成基于“课堂、校园、社会”实践教学实行供给侧改革,形成了“道德快递PPT”制作与演讲、微视频、睿思建言、小品创作、“行业榜样追踪”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供给端实践教学项目;大学语文课程依托校读书节,通过经典诵读、社团文化、博雅人文讲座、地方文化实践等活动打造行走的大语文课堂,构建“学习”“体验”“分享”“践行”的经典品读进阶模式。另有英语文化月、“金职悦跑”等品牌文化推动通识内涵建设和氛围营造,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
四川汽修大专学校有哪些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展演
经典诵读活动
英语“文化月”活动
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介绍
金职悦跑
遂宁中学高新区分校
“榜样的力量”演讲比赛
博雅人文讲座
通过近五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该校通识教育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团队成员获批省部级课题9项,在国内核心期刊、一级期刊、EI收录与通识教育改革相关文章10篇;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获浙江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1项,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在今年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分获特等奖、一等奖,相关思政论文被推送到“学习强国”。
此次通识素养大赛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改革从理念到实践的大胆“落地”,也是浙江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范围内举校之力开展通识素养大检测的第一次尝试。本次比赛借助“超星学习通”APP平台,以限时答题的方式,充分发挥“线上学习”、“线上答题”的优势,从该校六大教学主题模块综合考查学生的通识素养。大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二个阶段,自9月23日正式启动以来,得到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全校共有8487名学生参加了比赛,其中新生6774人,新生参赛率高达78%,个人赛评出一等奖20名、二等奖31名、三等奖52名;。团体赛以学院为单位进行,12支队伍经过激烈角逐,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最佳组织奖3名。
不少师生纷纷表示,学校举办这样的比赛,意义重大。“通过比赛,我对自身的通识知识积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再一次唤醒了我的通识课堂回忆,编辑老师希望未来能接触更多的通识内容。”来自师范学院文秘181的包一辉同学说。电信191的方继光则激动地表示,赛事的举办助燃了他对新学期通识课程的学习热诚。人文艺术教学部任睿老师认为,大赛对教师而言也是一次检测,作为通识课程教师,应破除自身专业壁垒,以更宏大的学科视角育人,助益学生未来职业成长。
“学校举办通识比赛,以赛促学,既有助于检测同学们的通识知识储备,也促发了新同学的学习热情,有助于通识教育入脑入耳入心。”公共基础学院院长倪淑萍介绍说,“公共基础学院是学校通识教育改革的主阵地,我们也想借‘双高’建设的东风,坚持探索通识素质教育之路,让通识教育的无用之学促发专业教育发展,打造通专融合、德业融育的教育范本,实现从‘制器’走向‘育人’ 的教学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