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真扶贫_真扶贫、扶真贫 助力落后村庄华丽转身
2022-08-03 07:35:30文/今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位于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南部的大梧村是2016年广东省政府确定的贫困村,2016年5月开始作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下简称“广科院”)定点扶贫帮扶对象。4年过去了,这个有着5个自然村、528户、总人口为3210人的村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广科院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方面采取了哪些帮扶行动?大梧村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发生了哪些重要改变?贫困户的“三保障”具体情况如何?村民们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状态、工作斗志好不好?带着这些疑问,带着全体广科人的牵挂与期盼,广科院党委宣传部记者走进了大梧村,对广科院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大梧村村干部、贫困户、村民代表、乡村教师等进行了走访,深度探寻大梧村四年来的脱贫攻坚之路。
收入翻两番:脱贫攻坚任务提前完成
据了解,广科院党委将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年数次到扶贫点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镇村干部座谈、走访慰问贫困户等形式了解村情***、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研究帮扶计划,制定产业规划,及时指导解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四年多来,学校主要领导累计8次,分管领导累计13次赴村调研;学校先后6次召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扶贫有关工作,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学校成立了扶贫工作办公室,设在党委组织部,由学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下设学校扶贫工作队,选派两名素质过硬的干部(1名副处级干部、1名科级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学校还选派了17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经常到帮扶点开展帮扶、慰问等活动,有效促进贫困户发展生产。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每月住村平均工作时间22天以上,2022年全年召开扶贫工作相关会议34次,平均每月2.8次;2022年召开扶贫工作相关会议66次,平均每月5.5次;2022年截止到10月召开扶贫工作会议50次,平均每月5次。
当被问及目前脱贫攻坚帮扶进展与成效时,广科院驻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莫振琳喜笑颜开,兴奋地为我们描述扶贫“战果”。莫振琳表示,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精诚团结、依靠群众、扎实推进脱贫工作,做到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通过四年多的帮扶,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5年不足4000元提升到2022年13972.2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6770元提升到2022年16420.5元,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22年6月实现了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据莫振琳介绍,这些年来,驻村工作队围绕党中央、广东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依靠广科院的大力支持,团结村委班子,密切联系群众,主要从党建共建、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扶贫、“三保障”政策,及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工作。“驻村扶贫要带着使命和责任,有舍小家为大家的胸怀,必须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深入了解村情***、贫困户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认真履职,精准施策,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现在,村集体和贫困户均有产业,实现了增收,村容村貌整洁美丽,大梧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通过努力看到变化,收获了成果。莫振琳嘴角微微上扬,欣慰地笑了,他带领记者在村中行走,村民都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记者感受到了村民的自信,感受到了莫振琳的“威望”与“成就感”。当干部真正弯下腰、沉下心,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的利益、冷暖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就能像莫振琳那样收获老百姓的真心拥戴。
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
据驻村工作队队员王喜老师回忆,2022年5月他驻村扶贫时,村里还比较落后闭塞,很多村道未实现硬底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还有一个自然村手机无信号,办公网络速度令人着急,停电是常有的事情,吃住在阴暗潮湿的村委楼。两年多的时间,他亲眼见证了大梧村从一个落后闭塞的村庄变成今天整洁美丽不断走向振兴的新乡村。四年来,广科院通过自筹资金和财政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强大梧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职业学校有什么区别
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温展锋感慨,大梧村位于五华县、紫金县、陆河县三地交界地方,原来是一个交通闭塞的落后贫困村,随处可见破旧房屋、残壁断垣、污水横流、垃圾随地等。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村容村貌等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广科院的直接帮扶下大梧村完成了一系列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公共服务项目:完成14.4公里道路硬底化建设,全村基本实现村村连通;建成村级医疗卫生站,改善了医疗环境,实现了村民小病就医不出村;新建了村党群服务中心,使党员群众议事办事有新场所、活动有阵地;完成了集中供水到自然村,到贫困户;开展新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共清理拆除83处,80000多平方米,河道清理5公里,完成了30多处共2500多米排水排污的雨污分流工程等。帮助村里安装了路灯、安防监控等设施,建设了文化广场、绿道,各个自然村建起了小公园,村民有了健身休闲活动场所。广科院还帮助村里建成了垃圾回收站及配套设施、政策宣传栏、村LED电子屏,特别为村里购置了“平安村居”巡逻摩托车。村副主任、治保委员温展康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巡逻摩托车,村里的治安环境让大家放心多了,谁家发生什么紧急情况,村干部能迅速赶往现场。
据莫振琳介绍,广科院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四年多来共投入自筹资金424.576154万元(其中实物折款74.0785万元),上级财政资金拨款360.346万元(使用327.403583万元)。大梧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工作成效也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认可和高度评价,2022年2月被五华县龙村镇政府评为“2022年度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10月被五华县评为 “三清三拆三整治”示范村。
大梧村党员温建华表示,这几年真实感受到了广科院对大梧村的真诚帮扶,驻村工作队工作扎实,用情、用心、措施精准到位,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大梧村民,感到由衷的自豪,感谢共*党,感谢广科院。
扶贫先扶志:切实加强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
驻村工作队王喜老师对记者说,刚驻村工作时,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对扶贫政策不理解,认为扶贫是一种慈善,简单理解为发钱发物,隐瞒真实情况,向驻村工作队诉苦诉穷,期望能得到特别照顾。驻村工作队积极加强扶志和政策宣传教育,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从原来“等靠要”思想向自力更生脱贫致富转变。通过贫困户会议、上门谈心谈话、扶贫政策宣传栏、村LED电子屏、美丽乡村绘蓝图文化墙绘等进行思想教育;开展贫困户脱贫奖励、危房改造奖励等;树立脱贫致富先进典型,评选“勤劳致富先进户”“自强不息先进户”等,涌现出温志坚、温醒琴、叶云芳等一批脱贫致富先进典型,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逐渐形成“以懒为耻,勤劳致富”的风气。
跟随村干部,记者来到了大梧村贫困户党员温志坚的家中。记者了解到,温志坚的3位亲人在2000年—2016年期间因为癌症、白血病等重大疾病接连离世,2013年他母亲查出患癌症,巨额的治疗费用已经掏空家底,亲戚能借的都已经借了。面对巨额医疗费用,承受巨大压力的温志坚,几乎到了无法面对的边缘。温志坚几度哽咽,转身从墙壁挂钩上摘了一条毛巾轻轻擦拭湿润的眼角。“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温志坚调整了一下情绪,又开怀地向我们道来他的“创业史”:在他人生最困难的至暗时刻,是广科院驻村工作队带着广科院的关心、鼓励和帮助,通过宣传扶贫政策、谈心谈话,发放产业帮扶资金、帮助解决小额贷款,使他重拾信心,决心要运用党的扶贫好政策改变命运。这几年,温志坚一边发展养猪,一边就近务工,最辛苦时一天打三份工,经常早上5点多起床,一直干到深夜。温志坚不断积累养猪技术,降低成本,从几头、十几头、几十头,逐渐发展壮大。温志坚站在猪圈旁告诉记者,2022年出栏了肉猪100多头,今年上半年出栏猪苗150多头,年纯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现在的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开办了一家快递店,购买了汽车,经济和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他说要感谢党和国家的扶贫好政策,感谢广科院。
温志坚是广科院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一个缩影。据莫振琳介绍,驻村工作队认真谋划大梧村产业发展,按照“因地制宜、产业扶贫”的工作思路,一是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投资60万入股五华县鸟舌茶种植专业合作社,2022、2022年共分红9.6万,全部发给有劳动能力贫困户。2022年组织有劳动能力贫困户56户与五华县鸟舌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产供销合同,解决了鸟舌茶的销路问题。二是投资95.7275万元建设81KW光伏扶贫发电项目,2022、2022年共收益8.72584万元,其中7.4365万元发给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288584万元留给村集体,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投资78.3万元参加五华县统筹项目,2022、2022年共收益约8.402万元,全部发给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截至2022年底共收益约26.72784万元,受益群众57户254人。四是鼓励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邀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等举办了5期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利用学校自筹资金对贫困户发放产业发展帮扶资金12.293万元,2016—2022年贫困户共分散种植茶叶77.1亩,三华李127.5亩,柑橘15.8亩等;养猪229头,鸡鸭4467只,牛22头,蜜蜂55箱等。利用财政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共使用资金52.6275万元,受益贫困户262户次1388人次。2022、2022年评出“勤劳致富先进户”21户次、“自强不息先进户”3户次,树立脱贫致富先进典型,激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和政策帮扶,实现增产增收。
此外,根据大梧村人口多、耕地少的情况,驻村工作队积极推动劳动力外出就业务工。2016年至今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线上劳动技能培训等共6期;通过收集提供就业信息,推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外出务工或本地就业创业,并按政策予以就业以奖代补。2022—2022年用于贫困户技能培训及就业以奖代补20.7485万元,受益贫困户420户次496人次,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村民尝到了致富的甜头,“闯”的精神与日俱增、“创”的劲头不断高涨、“干”的作风日益涵养,整个村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大梧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温展锋表示,这几年村风民风、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白天从无所事事转为整天干活,晚上从原来的打麻将、打牌转为散步、跳广场舞等,大梧村这几年来发生巨变,衷心感谢广科院对大梧村的帮助。
资阳市雁江区马鞍九义校
泸州市财经学校地址
“这几年通过扶贫,感受最深的就是,广科院驻村工作队工作认真,落实危房改造、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等非常到位。我家原来住的砖瓦结构危房,通过危房改造变为一层红砖钢筋结构房子。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又增加到三层,现在正在进行装修。扶贫不仅改善了生活条件,也改变了思想。我婆婆从原来经常打麻将、打牌,到现在每天起早摸黑干活。我们感觉到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充满了干劲,对未来充满信心”。大梧村贫困户温彩梅对记者如是说。
扶贫必扶智:以“五大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能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与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相比较而言,教育扶贫的见效较慢,但学校将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积极发挥学校的优势,积极开展五大行动,大力发展教育扶贫,***度提升大梧村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基础条件改善行动。全面提升大梧村小编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捐建电脑室1间,图书室1间,对运动场进行扩建和硬底化(1000平方米),通过国际语言村项目改善教室及教师办公条件,建设运动场石栏杆防护栏,修缮学校校园大门、保安室、舞台等。
凉山彝文学校
四川省广安市机电工业职业学校
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行动。在大梧小编组织开展国际语言村项目,组织外教对龙村镇小编英语教师进行为期6天的纯英语培训。这是五华县中小编首次迎来外教,推动龙村镇英语教育水平提升。广科院还多次免费对五华县及大梧小编教师开展培训,提升教师技能。
教育均衡发展提高行动。一是开展学前教育普及行动,为村级小编配置幼儿班标准课桌椅,让学龄前儿童接受幼儿教育。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政策,劝说初中厌学想法学生返校2人,没有因厌学、因病、因残而辍学的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二是开展高中多样化发展行动,初中没毕业,教育激励建档立卡学生考取普通高中或技工学校。近两年来,初中毕业的15人中除1人留家照顾家人外,其他学生均考取高中或技工学校就读。三是开展高等教育培养助推行动,加强对大梧村高等人才的储备和智力支持。 2022、2022年学校奖励大梧村考取全日制大学的新生24人共14.4万元;两次对大梧小编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并推动建立村级优秀学生奖励基金。
职业教育技能富民行动。发挥作为高校的培训资源优势。广科院邀请本校专家对龙村镇村干部和龙村镇省定贫困村驻村工作队举办为期3天的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对五华县电商企业负责人及从事农村电商工作人员等100多人进行公益电商培训。每年定期对贫困户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开展农业实用技能培训5期,开展劳动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线下培训5期,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线上技能培训2期,覆盖全体贫困劳动力,提高劳动技能和竞争力,实现增收。
困难留守儿童帮扶行动。2022年对大梧村留守贫困户儿童开展“青春永向党 育智扶志精准义教服务”活动,开展“国家资助 筑梦启航”国家资助政策下乡宣传和“国旗护卫、助您圆梦”等活动。2022年对大梧小编3~6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扶贫,教育关爱” 支教助学活动等。落实教育保障政策,免除学生生活费用的后顾之忧,追补教育补助7人,共落实教育补助248人次,教育补助100%落实到位。
大梧小编校长温金发紧紧地握住记者的手,饱含深情地说,正是在广科院的帮扶下,大梧小编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教师们归属感、自豪感直线上升,安心教学、用心教学,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22年,全县毕业生水平考试,大梧小编作为村级小编,在全县300多所小编中排名第15,超过很多县城、镇级中心小编。
几年来,扶贫驻村工作队和大梧村党支部以党支部建设为引领,坚持“四带四强”打造“四型”党支部,即坚持带班子、强队伍,带发展、强产业,带群众、强主体,带新风、强治理,全力打造堡垒型、学习型、帮扶型、服务型党支部。通过加强支部建设,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开展脱贫攻坚,为全村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广科院党委积极调动全校师生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学校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每年6·30扶贫济困日师生员工踊跃捐款,2016—2022年共捐款45.813854万元,全部用于大梧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产业发展。通过轻松筹为贫困户癌症患者温火灵筹集治疗资金4.685万元。大力开展消费扶贫,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进行帮扶,对大梧村的农户种养的土鸡、土鸡蛋、茶叶、黑豆、菜干等农产品进行消费扶贫,优先采购贫困户产品,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助力脱贫攻坚,稳定贫困户增收渠道,累计消费扶贫约43.9万。
学校组织二级单位师生对接脱贫攻坚活动,发挥专业优势,形成长效机制。计算机学院、艺术学院等党总支组织党员为贫困户捐款捐物,广州学院办公室党支部、继续教育学院分别在大梧村开展党员教育+扶贫消费活动;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在大梧村创作“美丽乡村绘蓝图”文化墙绘,并对大梧村“一村一品”产品——鸟舌茶进行包装设计和品牌塑造;商学院在五华县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 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以及“互联网+精准扶贫”电商下乡活动;旅游学院对留守贫困户儿童进行“青春永向党 育智扶志精准义教服务”活动;机器人学院和体育学院开展“国家资助 筑梦启航”的国家资助政策下乡宣传和“国旗护卫、助您圆梦”活动;外国语学院对大梧小编三年级以上学生进行英语培训;文化与传媒学院开展普法下乡活动等。广大师生在扶贫工作中,与大梧村村民建立深厚情谊,经受了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进一步激发了投身现代化建设和学校“双高建设”的巨大热情,也为扶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掉队。”脱贫攻坚即将收官,帮扶行动仍将延续,广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广东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改善大梧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防返贫长效机制,增强贫困户的获得感、认同感、幸福感以及满意度,实现贫困户脱贫共同迈入全面小康。
采写:广科院党委宣传部孔建华
部分数据:根据《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定点扶贫工作总结摘要》(粤科职院院字〔2022〕262号)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