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社区”调查「大学生毕业就业趋向调查」
2022-07-31 20:33:09文/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幕已经拉开,各种面向大学毕业生的招收会陆续举办。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继续扩大,将达630余万人,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就业市场及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应往届毕业生们匆忙奔走于招收会与考场之间,徘徊于梦想与现实之间。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却依然怀揣梦想孜孜以求,如何在梦想和现实中间找到一个合适的落脚点,是他们如今面对的新课题。本报特推出“关注大学生就业”系列报道,展现他们的就业状况,为他们就业支招。
赶“场”族——希望就在前方
好不容易挤出了招收会场,在扑面而来的冷空气中,河北大学文学院09届毕业生于静萍贪婪地呼吸着。手里只剩下个瘪瘪的文件夹,带来的10份简历又全投出去了。“我都不愿去回想里面下饺子一样的拥挤场面和招收单位漫不经心的态度。仿佛我们都是待售的商品,由着他们精挑细选。”从去年6月份毕业到现在,小于北上南下地折腾了半年,参加了无数场招收会,投出去多少简历自己也数不清,却依然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有一次去面试,发现招收广告上说的办公室文员不过是坐在门厅接接电话发发报纸,这样的活儿,他们居然也要本科以上学历。还有一次说是公关部文员,每月5000元底薪干得好还有提成,去了才知道,就是陪客户吃喝,有时甚至还有特别服务,我干了两天发现不对劲,就离开了。后来和老师一起做伴去找,发现已经人去楼空。”
宜宾屏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办电话多少啊
当初离家时,父亲问她:“对以后有什么打算,想找个什么工作?”她踌躇满志地说:“凭我的能力和成绩,不管干什么都肯定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如今,疲惫和失落早已将那分雄心磨蚀干净,剩下的只有一点儿不甘心。“总要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吧,不然这么多年上学是为了什么?”
记者感言: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随着扩招后的大批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原来的一个岗位,现在有两个、三个人来竞争,短时间内造成毕业生就业紧张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说。但他认为这只是大学生就业紧张的部分原因。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后,人们的观念并未完全发生转变,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一些大学毕业生也不把自己当普通的劳动者来看,不愿放下身段来主动适应社会分工对不同岗位职位的需要,这才是大学生就业紧张的主观原因。
考“碗”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邻水县兴仁职业学校
数学师范专业就业前景
“我们班87个人,有60%都是考研、考碗(报考公务员或其他职业资格认证)族,而且基本上都是双管齐下。”河北师大新闻专业大四学生吴鹏说。吴鹏2009年11月份参加完国家公务员考试,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准备考研。“这样可以多一点机会。”他说,“我报考的广西南宁海关,报名的有近七百人,只录取7个。因此考碗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撞大运。考研录取率也不高,之所以还是有这么多人来挤这独木桥,实在是找份好工作太难了。就拿我们班来说,真正下决心找工作的只有不到30%,而这些人里目前找到工作的只有3个。有一些女生干脆不找工作,专心相亲,想做个‘毕婚族’(毕业就结婚)。”
记者感言:
据统计,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总报考人数达到146万余人,较去年增加了40余万,平均报考比例达到了93:1。全国报考2010年学历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而根据教育部的安排,2010年研招全国招生总规模为46.5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竞争如此激烈,为什么每年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投身考试洪流呢?据了解,这些考研族考碗族中,除了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等原因以外,部分学生缺乏就业规划和相应的指导,盲目夸大找工作的难度也是重要原因,考研往往只是他们推迟投入社会的缓兵之计而已。
大学生村官——投身于广阔新天地
郭宏鹏2008年毕业于湖北孝感学院法学专业,如今在行唐县上方乡西井底村当书记助理。自去年11月上任以来,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既要协助村里搞党建宣传、科技扶持、合作医疗;又要跑乡里,协助搞调研,找项目,写材料。他坦言:“当初考村官也是无奈之举,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一些,但毕竟有稳定收入,以后考研也有一定优惠政策。不过来了以后发现自己还挺受欢迎,大家也都很实在。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这里的确是一片创业的天地,只要踏下心来,真的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我想过,不管三年期满后我将何去何从,至少这三年我会尽心尽力为这里奉献我的力量,为村里致富创收做出我的贡献。”
我市首位大学生村官村支书王建力告诉记者,到村任职工作以来,让他学到了很多以往书本上没学到的知识。同时,也发现了许多村里仍然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几乎已经变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如今,王建力已经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村民眼中“有魄力”、“肯干活儿”的干部。
威远县职业技术学院
记者感言: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已经沿袭了几千年,通过十年寒窗苦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大多数读书人的愿望。但随着大学扩招产生的毕业生安置问题日益凸显,大量毕业生发现,与其在城市里与几百人竞争一个岗位,倒不如去基层开拓一片新天地。再加上国家政策扶持,一场让天之骄子与农村结缘的新下乡运动应时而生。如果说当年“上山下乡”奔赴农村是一场政治运动,那么如今的新下乡运动则很大程度上是一次市场的选择,数以万计了解着前沿信息和时代脉搏的学子们,要用他们的知识给中国的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学生村官,将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蚁族——徘徊于都市边缘
2020成都二十中学录取分
成都师范学院2021年招生人数
“我家在衡水农村,家里供我上大学就是希望我能在城市扎下根来,但是毕业一年多了,我却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保证不了。”说这番话的冯运自2008年从河北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蚁族大军,在石家庄的城中村辗转。“我经常搬家。为了方便,一般找到一份工作我就会在附近城中村找房。这一年半我已经换了三份工作,始终是居无定所,这样的生活让人很没归属感。现在最大的理想就是能找到一份收入稳定有保障的工作,搬出城中村。不过我总是对自己说,空想没有用,既然已经走出了象牙塔,就要放低身段,去做,去找。我们也时常会苦闷,会焦虑,觉得生活很压抑,但那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是像蚂蚁一样渺小又坚韧的群体,考公务员已不是唯一选择。找工作其实很难一步到位,就算只是见习岗位也能为今后积累资本和经验。”
小顾和冯运是同学,毕业后也曾一起合租过房子。他自称“面霸”(大同学们对频繁参加面试者的戏称),每有招收会必到,每有公司面试必去,前后参加过面试的单位就有十几家,有国企、也有民企,不过基本都没保障,有些面试之后就没了下文,有些干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合适就主动放弃了。“我现在在一所中专当就业指导老师,工作就是帮学生安排工作。虽然总是出差,奔波在全国各地很辛苦,收入也不高,但我觉得这份工作很适合我,我可以用自己的切身经历指导这些同学们,可以让他们不用像我们一样盲目和无助。每次联系成一份工作,我就觉得自己很伟大。”尽管每月有近四千元的收入,但相应的差旅支出和交际费用花去了他大部分收入,“买房依然遥遥无期,继续待在城中村依然是我如今唯一的选择。”
记者感言:
如今,很多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已被现实压低,只要能得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收入多少都要干,关键是迈出“学会生存”的第一步。如果评选今年最受公众关注的群体,蚁族无疑会榜上有名。但它并不是新生族群,事实上从2003年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个群体就应运而生了。他们大多出身农村,毕业后群居在城市一隅,租着一二百元一间的农家小屋,凭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在城市中寻找着自己的落脚点。
职业教育立足于
由“天之骄子”到地上的“蚂蚁”,对于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青年学子们来说,的确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令人欣慰的是,面对逆境,“蚁族”们并没有放弃退缩,而是靠坚韧和毅力去实现人生价值。对他们来说,成败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和勇气。
创业者——独立挣出第一桶金
2009年毕业后,小蒋在父母的资助下,在大学城附近开了一间小饭店,他说:“附近学校的学生是现成的客源,还有不少学生在我这儿勤工俭学,我不愁没有服务员。虽然我们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不过都是同龄人,大家也不会太计较,很多熟客都干脆自己动手。开业半年来,生意越来越好,虽然比读书辛苦多了,但日子过得很充实。”
记者感言:
毕业生的就业倾向往往跟国家政策的倾斜方向相一致。在国家的鼓励和带动下,自主创业,也成为时下流行的择业方向。据了解,如今许多大学附近都有在校大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学生开的书吧、精品店、餐厅,还有不少人开起了网店,这些店铺大多定位时尚,以同龄人作为主要销售对象。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很多毕业生只是把开店作为一个过渡性职业,他们常常一面开店一面继续找工作或“考碗”,因此这类店面常常易主,很难获得稳定的客源。而由大学毕业生报名的企业很多也面临资金不足和业务范围狭窄等现实问题。如何指导大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创业,真正做到自食其力,政府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有人说,2010年是希望的一年,全世界都将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也有人说,2010年是考验的一年,如何巩固2009年中国在逆境中取得的成绩,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不管是希望还是考验,不管是机遇还是挑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更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无奈和迷惘都是暂时的,青春就是最大的资本,年轻就有战胜一切的力量。迎着2010年的春风,新的梦想之帆终将远航。不管最终落在什么地方,他们都该为自己的勇气和付出的努力喝彩。
(文中大学毕业生除郭宏鹏、王建力外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