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化学教育发展做出新贡献
2022-07-29 10:36:55文/熊传勤
过去的一年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两会精神,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迎接新中国建国60周年的一年,也是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后的开局之年。在教育部、民政部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即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领导、指导和支持下,协会与全体会员单位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凝聚行业教育力量,以保障化工行业人才需求、提高化工职工队伍素质为主线,以促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为重点,认真履行协会职责,紧密联系化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职工教育等各分支机构,加强了各工作委员会和专家队伍的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为企业、院校和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任务。
一、2009年工作的回顾
2009年4月,协会在湖北宜昌召开了第三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确定了本届理事会的工作方向,明确了2009年工作思路,布置了工作任务,为全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的总体安排下,在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工作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委员会、职工教育工作委员会和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发挥了分支机构的支撑作用。高校工作委员会在协会副会长王子镐同志直接领导下,拓展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广大理事单位参与协会工作的积极性和凝聚力,2009年7月在长春工业大学成功召开了高校常务理事会议;8月初在青岛科技大学召开了部分化工高校书记院校长年会。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委员会在协会副会长徐建中同志带领下,完成了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作,7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全国化工职业教育院校长会议,依托全国六大区协作组广泛开展了教育教学研究。
2009年成立了新一届行业专家组织。以副会长王绍良为主任的全国化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副会长邬宪伟为主任的全国化工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工作,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对专门人才知识和能力的总体要求,在研究制定化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指导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完成了教育部布置的《石油和化工类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以毛民海副会长牵头的技工学校专家队伍,按期完成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办的《石油和化工类专业技工教育专业目录》制定工作。职工教育工作委员会以技能竞赛带动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在夏青林副会长带领下,克服困难,本着“集聚骨干、打好基础、密切合作,初步形成工作运行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工作。工作思路扎实开拓工作局面。
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密切配合,完成了新编高中职教材共600余种。
过去的一年中特别值得重点总结摘要的是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首次在全国化工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优秀校长及教学名师活动,受到院校支持和广泛欢迎。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为庆祝国庆六十周年,组织了“全国化工职业教育优秀校长” 及“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评选活动。表彰一批对发展化工职业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院校长和教师,以弘扬敬业精神,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献身职业教育事业。此项活动在行业院校产生了积极反响,参选条件在网上公布后,化工职教院校广泛开展了自下而上的评选活动。
四川能投技工学校官网
经院校推荐,专家资格审定并报优秀校长评审委员会评审,本着从严选优的原则,最终授予王绍良、乔子荣等51名院校领导“全国化工职业教育优秀校长”荣誉称号。教学名师评选经专家资格认定初审,协会网上公示15天,最终通过“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等程序,授予董振珂、丁敬敏等139名教师为“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今天会议上将颁发首届“全国化工职业教育优秀校长”奖牌及证书,拟定于暑假期间在宜昌市召开“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经验交流及表彰会议。今后协会将在总结摘要经验的基础上,在高等本科院校和企业培训单位陆续开展创先评优活动,以此激励和推动全体石油和化工教育战线的教育工作者,学习榜样,争优创先,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为推动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是,行业技能大赛进入***,校企同台四地七场,竞赛项目和组队数量均创新高,强劲推动了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的培养。
2005年,在协会的倡导和组织下,中断10年之久的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率先从院校学生开始,继而发展为企业职工加入,参赛队伍遍及全国范围。技能竞赛主题为:技能—中国化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和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承办。2009年的技能大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石化行业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和水平最高的一次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5年来我们成功举办了17场赛事,共举办参赛学校和企业逐年增多,代表队由2005年首届22个扩大到2009年的232个,行业大赛已形成高覆盖、高规格的品牌赛事。
企业职工代表队和职业院校学生代表队同台竞技成为技能竞赛的亮点,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职工同台竞技,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企业的能工巧匠的精彩操作为职业院校的技能培养和专业实训提供了近距离学习和借鉴的样板,成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典范。大赛在引导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受到行业企业的关注和积极参与,特别是一批大型央企和各省石化行业协会纷纷组织企业职工参加大赛,促进了全行业企业职工学技术比技能热度的升温。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院校教师共同研究和交流,共同现场训练指导,共同检阅与评判,这种校企之间对接交融与密切合作,无疑是行业技能大赛的又一重要成果。在2009年的化工仪表维修工职工赛场上,中国石油代表队一举囊括该项目的前10名,公司对获得前三名的选手每人奖励10万元,团体奖成员每人5万元,每人40平米免费购房券,晋升一级技术职称。此举在全行业职工中乃至全社会都引起很大反响,带动了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对石油和化工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赛职技能大工组个人全能前三名的个人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职业鉴定指导中心于“五一”节前夕专题召开了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这9名职工,推进全行业形成学习技术,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
三是,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的长远发展,持续开展教师技能培训,组织教学改革实践的有效学习。
为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使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除具有政府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还要有技能操作实践经验,获取技师职业等级证书。2009年协会与化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合作,继续举办暑期专业教师技师培训班,教师培训选址在“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示范性实训基地”,由技能大赛承办单位开办。教师技师班反响热烈,参加四个职业项目培训获得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达到301名。
为快速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执教能力,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举办了两期“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两期学员达到167人。
泸州卫校五年制大专
过去的一年,协会的工作正逐步走上发展的轨道,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很多。化工教育事业一些共性、难点、热点问题还需行业组织进一步组织力量,加强研究,提出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真正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分支机构活动开展不均衡。企业会员单位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为高校服务的工作还有很多领域和空间。在校企合作方面协会服务职能仍需加强。协会的运行经费仍未走出困境。会费缴纳率是一个协会在行业影响力和地位的直接反应,经费是协会正常运行的血脉。2009年秘书处会费收缴率为 71%,较往年相比,已经有了长足进步,特别要感谢职业院校的会员单位,会费上缴率已达到了90%,企业会员单位会费上缴率为64.2%,高校会员单位会费上缴率为42%,对这些单位的支持再次表示感谢。
协会的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颇丰,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为,中国的行业协会应市场经济新体制而生,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它因此而位居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的前沿阵地。经申请由政府批准报名,依照合法章程设置机构,真正的***选举,***议事,财务公开,接受监督,我们在共同认定的章程下,经***选举自愿结成,协会的4个分支机构如四个支柱,220个会员单位似大厦砖瓦,支撑着我们共同的化工教育事业的发展,协会所有的工作靠大家的支持,成绩属于全体会员单位。二为,协会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抓住一两项带动全局的工作,重点着力,深入落实,一抓到底,才能做出精彩,产生社会影响。三为,行业协会要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为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服务,代表会员单位利益,反映会员单位诉求。要把协会工作当作事业来做,要有一批热心协会工作、有思路、敢创新,不甘平庸的人共同投身这项事业,才能不负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二、2010年工作思路和工作要点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全面落实的最后一年,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年。协会的工作的思路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引导化工教育院校实现由注重扩大规模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转变;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紧密联系化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职工教育等各分支机构,积极为协会各成员单位搭建行业、企业、政府和院校间的深度交流的平台,推动化工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
1、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是中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执行。《纲要》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对全面发展各类、各层次教育做了全面部署。这是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思路和重大任务,也为我们化工教育院校的发展改革制定了遵循的准绳和指南。
2010年协会要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为主线,指导化工院校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已居于世界第一,也出现了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欠缺等问题。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创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牢固树立高等学校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化工职业教育在强调大力发展提高的同时,要特别加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行业组织、企业在行业教育培训中大有可为,行业组织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热情主动的服务意识,带领全体会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推进化工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关注行业运行引领石油和化工院校健康发展
化工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依托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将密切关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发展走向。及时向会员单位通报行业发展信息,积极跟踪分析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及时通报石油和化工经济发展走势,使化工教育了解产业需求的脉动,适应产业升级、技术更新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速度举世瞩目,1979年到2008年总销售额增长了70倍,近年来平均3.5年翻一番。受到世界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9年仍创造了6.6万亿元的历史新高。2004年到2009年,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连续递增,2009年底规模以上的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由476万增长到646万人,5年净增170万人,其中经由化工院校培养培训的新员工占三分之二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行业的发展拉动了全国开设化工技术类专业的院校数量同步快速增长;同时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也面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严峻而紧迫的任务,这就又对化工教育的改革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贴近行业需求,实事求是的调整办学定位,积极解决化工教育在内涵发展中,办学质量、特色、效益、结构等诸方面的问题,把握行业运行脉搏,为化学工业新的增长点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
成都蜀兴职业中学有什么专业
3、建立协会与政府、企业、院校间沟通的桥梁
《规划纲要》明确了:对于高等教育要“创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对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在教育部指导下,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将积极尝试为院校和企业间搭建对接沟通的桥梁,以促进新的办学机制的形成。
在国家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指导下,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中国化工报社共同搭台,于2010年3月21日-22日在江苏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了“对话·合作·共赢——中国职业教育与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对接高峰论坛”。本次论坛是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职业院校四方共同参加的大规模对接高峰论坛,为建造校企间互通对话,深层合作,共赢发展的有效通道进行的一次有效尝试。
论坛以“推动行业人力资源健康发展、校企深层次合作”为主题,开展专题对话、合作签约、资源展示、现场参观、校企座谈等各项大型活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桔、江苏省教育厅、常州市人民政府等有关领导,以及21个国家部门和行业协会、110家企业、81家职业院校单位组成的代表团共400余人共同参加了论坛活动。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因紧急公务未能出席会议,专门委托葛司长代读书面讲话。会议出席嘉宾层次之高、涉及议题之广、阵容之强大,讨论之热烈,气氛之融洽,都堪称职业教育领域的顶级盛会。
成都五月花学校有哪些专业?
四川航空类学校
这次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成为我国政府部门与行业携手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模式,之后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导。教育部领导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办公厅编发了《教育部简报》第75期,专题向中共中央政治局、人大常委、国*院及各部位等发送了简报,称论坛为“突破了长期以来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是教育部门与行业组织共同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的良好开端,是教育界和石油化工产业合作的新形式”。协会进一步和政府部门合作,为化工院校发展提供深层次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4、开展行业技能竞赛 规范组织 创建品牌
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已坚持开展了5年,行业的技能竞赛已形成品牌。我们看到一个面向全国两万多家石油和化工企业、石油和化工职业学院、面向全行业600多万产业大军和后备人才的竞技舞台,展示技艺的具有高度诚信和良好声誉的平台正在形成。
今年5月14日在沈阳市召开了“2010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筹备工作会议”, 研究了2010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计划安排,在总结摘要5年来17场大赛的经验基础上,讨论制定了《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实施要点》,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2010年将继续举办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职工和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参与的技能竞赛。技能竞赛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等承办。5个赛场将举办7场大赛,职工大赛设化工检修钳工、制漆配色调制工二个工种,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设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化工检修钳工、有机合成工四个职业(工种)。决赛时间安排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具体时间和报名方式请于2010年6月~10月间登录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网(www.cteic.com)了解竞赛具体安排,下载竞赛报名表。
5、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做好师资培训工作
协会将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关注教师发展作为重点工作,近年来取得一定成果和经验。2010年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与化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定于暑假期间组织“石油和化工院校及培训单位教师技师培训班”( 中化教协发【2010】06号)及“石油和化工院校及培训单位教师高级技师培训试点班”(中化教协发【2010】08号)。
技师培训班突出技能培训的主题,结合教师专业教学新理念的学习和技能提升的需求,贴近相关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紧扣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操作模块要求,选择行业优质师资培训资源,在化学工艺、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机械等五个专业领域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在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学工艺两个专业开办高级技师试点班。
6、开展首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审活动
为了提高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展示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化工教育领域取得的优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总结摘要化工各类教育的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交流和探索院校内涵发展、专业建设、实践创新的新思路与新途径。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会长办公会议两次研究修订的《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暂行办法》(简称《办法》见附件),今天提交协会常务理事会审议,如无不同建议,协会将决定从2010年起,每两年组织一次“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活动”。“首届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活动定于2010年7月至12月完成。重点是奖励重点是在化工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独创性、指导性和推广价值的教育方案,包括化工教育科研成果的论文、项目实施方案、研究报告等。
成都洞子口职业学校
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设《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和《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奖》。评选工作采用两级评审法。高教工作委员会组织对高等本科院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初评工作;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对高职院校、中职院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初评工作;职工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对企业培训教育科研成果的初评工作。相应的分支机构秘书处按程序组织初评工作。报送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处组织终评审定工作。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处。
协会秘书处将协调各分支机构开展国家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协助教育部做好对行业经济发展和人才结构需求的科学分析,继续加强对化工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关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和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对化工人才需求、产业发展前景以及院校专业设置等方面的信息,组织科学论证等研究工作。促进化工教育科研工作快出成果、多出经验。
在全国化工院校的专业创新和课程改革方面,协会积极推进全国化工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开设“责任关怀”课程和“创新教育”课程,“以人为本”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企业文化进校园的重点课题研究。确定试点院校,推广课程改革成果。
7、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强化服务化工教育事业的责任感
行业组织的自身建设决定着它的承载能力,决定着它的存在价值与生命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协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地位已经明确,作用正在显现。目前政府部门加快向协会转移职能,在新的形势下,协会能否与之对接;能否最好的代表全国化工教育院校,反映诉求、维护会员的利益;能否强化服务会员的意识,推进会员院校的共同发展。这些都对协会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去年10月成立了协会秘书处党支部,隶属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党委领导,使秘书处的工作接受党组织的管理、教育和监督。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制定了《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处制度》,涵盖秘书处例会制度、秘书处请示报告制度、协会文件办理制度、办公室档案管理制度和秘书处学习制度。加强了协会秘书处工作的科学、规范和有序开展,保证了协会工作的顺利进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