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天皇杯中国职业教育科研成果奖表彰决定_天煌杯技能大赛
2022-07-27 14:46:53文/
11月15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职业教育科研成果奖颁奖典礼在杭州举行。教育部部长袁贵人向会议发来贺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张致开幕词。教育部原职教主管部长王明达、王战、吴,以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职教协会系统、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上宣读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关于授予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成果奖的决定》和《关于表彰本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研带动职业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协会在总结摘要2006年第一届职业教育科研成果奖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了第二届天皇杯职业教育科研成果奖。共获得一等奖10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53项,优秀组织单位11个。
四川省工业贸易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学校学费
成都职业技术学校宿舍怎么样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好不好考
与会领导和嘉宾向获奖者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成都希望职业学校一年学费多少
关于授予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成果奖的决定
社[20220]23号
通过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国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展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科研成果,提高职业教育科研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经教育部批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举办了“第二届天皇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成果奖”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贯彻了广泛参与、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公平正义、质量保证的原则,得到了当地协会、协会分支机构和内部机构、行业教育协会、职业院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与第一个主题相比,评估主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专家评审、社会宣传和评选活动领导小组审批,确定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成果奖八项,其中“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选择”等十个课题为一等奖,其中“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研究——基于公共财政视角”等29个课题为二等奖,“港口物流数字化开放培训中心建设研究”等50个课题为三等奖。同时,北京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11个单位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希望获奖者和优秀组织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与时俱进,继续谱写新的篇章。
学会呼吁会员单位、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研究院和职业教育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带动职业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促进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
2010年11月10日
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科研成果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十)
|
条目名称 |
研究单位 |
主办 |
一 |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选择 |
上海教育科学院 |
马书超 |
二 |
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院 |
俞祖光 |
三 |
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与实践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俊伟 |
四 |
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院 |
黄姚 |
五 |
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 |
沈阳师范大学 |
徐韩 |
六 |
九一五九至二十八年我国职业教育重要问题的研究与编纂 |
河北师范大学 |
杨金土 |
七 |
职业教育设计系列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院 |
邓 |
八 |
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报告 |
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
陈艳 |
九 |
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田秀萍 |
十 |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史概述 |
上海教育科学院 |
郭杨 |
二等奖(二十九)名)
|
条目名称 |
研究单位 |
主办 |
一 |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经费问题研究——基于公共财政政策的视角 |
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 |
顾斌 |
二 |
用现在竞争未来——上海南湖职业学校围绕市场办学的实践 |
上海南湖职业学校 |
张云生 |
三 |
论“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
重庆文理学院 |
布索尼 |
四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新探 |
苏州职业学院 |
程一康 |
五 |
上海市农民工同居子女中职毕业后申请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 |
上海教育科学院 |
张陈 |
六 |
职业教育兼职勤工助学的工学交替模式——基于***视角的分析 |
重庆万州商贸中等职业学校 |
谭嘉德 |
七 |
多向整合模式——职业教育培养外向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宁波外事学校 |
余易 |
八 |
高职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
赵向军 |
九 |
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 |
华东师范大学 |
邝英 |
十 |
国家级高职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与功能研究 |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皮志谋 |
十一 |
通过积极的家校互动提高中职生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 |
上海商学院 |
严素琴 |
十二 |
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
湖南省教育厅 |
王建 |
十三 |
高职教育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中的衔接研究 |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包先军 |
十四 |
多方参与、团队合作、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
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 |
张金英 |
十五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刘洪义 |
十六 |
多元化与人才——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职业教育实践研究报告 |
北京市职业教育协会 |
梅如莉 |
十七 |
模具人才培养对劳动力市场适应性的调查与政策研究 |
广东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
张(音译) |
十八 |
职业教育评估 |
上海教育科学院 |
胡秀金 |
十九 |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与考核标准 |
湖南省教育科学院 |
刘贤泽 |
二十 |
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动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 |
沈建平 |
21 |
苏南农业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施利民 |
22 |
产学研“双向参与、深度融合”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旅游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研究 |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
陈曾红 |
23 |
高职“一二三五四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Xi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李永刚 |
24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杨卫红 |
25 |
河南省“农家乐”与新型农民培育互动机制研究 |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
王秀红 |
26 |
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田征 |
27 |
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 |
河南省教育厅 |
史文生 |
28 |
我国制造业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
河北科技师范大学 |
曹烨 |
29 |
海西产业发展与高职人才培养 |
漳州工学院 |
李思杰 |
三等奖(五十)
|
条目名称 |
研究单位 |
主办 |
一 |
港口物流数字化开放培训中心建设研究 |
上海港湾学校 |
马 |
二 |
江苏省五年专科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
徐州医学高等职业学校 |
王志明 |
三 |
职业发展视角下的轻度智障学生初级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
上海近代职业技术学校 |
夏峰 |
四 |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商务综合实训课程的理论、方法与案例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王 |
五 |
高职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赵巨力 |
六 |
基于ISO九000的高职院校“四向三级”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马必学 |
七 |
中等职业学校全程任务型发展性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绍兴职业教育中心 |
戴 |
八 |
运输高职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研究 |
南通航运学院 |
王建华 |
九 |
高职贸易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濮阳经济发展研究 |
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
傅子顺 |
十 |
产业集群?高等职业教育?二进制研究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胡承波 |
十一 |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研究——行业领先:“十三五”江苏模式分析 |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顾昆华 |
十二 |
产学研合作的高职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贾宝琴 |
十三 |
完善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与机制的研究 |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张庆余 |
十四 |
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院 |
王文锦 |
十五 |
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问题研究 |
湖南省教育科学院 |
陈永贤 |
十六 |
校企合作建设工作站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
武汉船舶工业学院 |
李庆宁 |
十七 |
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结构适应性与对策——江苏案例的实证分析 |
扬州职业学院 |
刘正良 |
十八 |
职业教育专业技术课程开发方法研究 |
北京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
龚(音) |
十九 |
新兴产业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会展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开发 |
北京外贸学校 |
于成金 |
二十 |
交通运输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姜凌 |
21 |
智障学生专业技能精细化教学的实证研究 |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 |
沈李 |
22 |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何路生 |
23 |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与素质提升研究 |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杨银山 |
24 |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中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绍兴职业教育中心 |
单慧芳 |
25 |
中职生有序教育模式研究 |
重庆梁平职业教育中心 |
李少军 |
26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Xi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陈和 |
27 |
制约我国航海英语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
江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刘刚 |
28 |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兼职勤工助学教学管理研究 |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 |
贾沛欣 |
29 |
旅游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
大连旅游职业中等职业学校 |
姜才 |
三十 |
行动导向多元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 |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
庄严地 |
31 |
农村职业教育研究报告 |
江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王建华 |
32 |
中高职园艺专业课程结构与教案整合研究 |
上海农林职业学院 |
黄建 |
33 |
创新科研管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研究 |
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
徐元军 |
34 |
基于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与探索 |
Xi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孔庆华 |
35 |
“工学结合-岗位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高职院校工程监理专业为例 |
常州工程技术学院 |
郑慧红 |
36 |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双七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浙江遂昌职业中学 |
姜建华 |
37 |
高等职业教育概论 |
浙江工业大学 |
李海宗 |
38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机制研究 |
浙江金融学院 |
周建松 |
39 |
中等职业学校秘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 |
浙江瑞安职业中学 |
林淑珍 |
四十 |
论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
山东淄博职业学院 |
韩总宾 |
41 |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整体教学方案研究报告 |
北京信息技术学院 |
乌马集团 |
42 |
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大纲研究 |
湖南省教育科学院 |
王*** |
43 |
房地产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究 |
上海房地产学校 |
周建华 |
44 |
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赵建新 |
45 |
玻璃分析检测人员职业教育研究报告 |
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 |
毕洁 |
46 |
进一步加强河南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 |
河南省信息管理学校 |
王志典 |
47 |
PBL在学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山西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
文燕平 |
48 |
上海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与探讨 |
上海农林职业学院 |
陈晓丽 |
49 |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刘良华 |
五十 |
公共实训基地运营模式研究 |
上海科技职业学院 |
孙元晓 |
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成果奖
优秀的组织单位
(十一)个)
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协会
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
浙江省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协会
安徽省职业和成人教育协会
重庆市职业教育协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教育协会
教学工作委员会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
农村和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
中国冶金教育协会
中国通信教育研究会
四川省德阳黄许职业中专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