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汉语的基本技能:作为世界公民的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人比中国人更注重个人空间」
2022-07-27 12:55:37文/
作者:赵
成都市郫都区希望职业技术学院
今天的主题是“跨文化交际”。为什么选择这个话题与你交换建议?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健康快速发展,中国已经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世界对中国的影响更为密切,中国发生的事情往往是世界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中国的内部因素,还需要更多地研究和改善国际环境。
我们当然希望有一个有利于中国的国际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军事环境等等。近年来,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环境在文化环境中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追踪主流媒体对中国的评价,我们会发现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困惑、曲解甚至攻击。中国在国际***环境下与中国的现实相去甚远。如果我们想提高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我们需要加强中国人的国际话语能力——我们的表达应该能够说服或打动大多数外国人,至少能够促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因此,我们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这原本是学术界的一个学术话题。今天,我认为它应该公之于众。
任何国际交流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国际交流是跨语言的,但我们必须注意跨语言背后的跨文化。有时,虽然语言翻译是正确的,但由于文化差异,它会导致歧义。
成都市新都区金沙职业技术学校怎么样
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时代
1976年之前,中国每年出国的人数约为1万人,但2008年,中国的出国人数增至1200万人,海外游客人数为2400万人(还有其他与香港、澳门和台湾交流的统计数据)。如此广泛的交流远远超出了专业外交官和外贸人员的范围。如今,中国人是世界公民,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中国人民增强了国际意识,关心每天发生的国际事件。在中国报纸中,国际新闻和国际评论大多占据两个版面。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也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新闻话题。
因此,我们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公共外交”是一个外来词,也可以翻译成“公共外交”。它是一种面向外国公众的沟通,侧重于文化交流或日常交流,表达国内文化、国情和政策。它和政府外交构成了国家的整体外交。
公共外交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如外交部,以及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如民间社会、大学、研究机构、媒体和个人。只要双边交流至少有一方是私人的,它就属于“公共外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几十种语言对外广播。接收广播的是外国公众,这也是公共外交的一个例子。在这种公共外交中,个人并不代表国家主权,但在双边交往中,个人之间可以进行深入沟通。这种公共外交有助于增进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例如,被誉为“中国十大智库”之一的上海国际关系学院,就中国外交发展及时提出建议,并被采纳。
在公共外交过程中,在任何场合与外国人沟通时,只要有跨文化沟通的意识,沟通就会取得更大的效果。
文化多样性始终存在
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圣经》是世界上翻译量最大的书,共有2197种。即使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文化多样性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变方式。
什么是文化或文明?据统计,有200多个定义。Edward Burnett Taylor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位英国人类学家:“文化或文明是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复杂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则、法律、习俗和其他能力和习惯。从可以用一般原理来研究的意义上讲,不同社会条件下的文化是研究人类思想和活动规律的学科。根据德国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的观点,文化和文明是有区别的:“文化和文明的区别在于文明是‘发明的’,而文化是‘创造的’。”。发明的东西可以教授,可以从一个国家教授到另一个国家,而不会失去其特点;它可以代代相传,其用途仍然可以保留。一切自然科学和物质工具等,都可以被视为文明。“例如,在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电视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以技术发明为基础形成的文明很容易传播,并将在几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然而,不同的文化,包括语言、绘画、戏剧等,没有个人发明者,他们的创造者是国家集体。文化是一种文化再就是说,属于民族气质和内在本性的东西不容易失去,也不像文明那样容易传播。由于文明和文化之间的这种区别,我们在对外交往中称之为“跨文化”,而不是“跨文明”。
总之,文化可以分为无形文化和有形文化。无形文化是指与语言有关的价值观、信仰和思维方式等。只有通过言行,通过“文化表现形式”或“载体”(这里不是指纸、电影或无线电波意义上的载体)我们才能看到和听到文化,它指的是语言、文学、知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
价值观、信仰和与语言有关的思维方式只能通过言行和文化载体来表达。如果你没有接触过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和其他看得见、听得见的艺术形式,你将不知道一个陌生的国家有什么信仰和价值观。例如,看京剧显示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包公戏》表明中国古代痛恨***,“穆桂英当政”表明中国人民非常爱国。《罗密欧与朱丽叶》表达了西方的价值观。如果你不爱我,你就活不下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是“蝴蝶”,这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最重要的文化形式是民歌和民谣。中国世代相传的对联往往是民族价值观的表达。
文化传播的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文化中是否存在全球化问题?德国人对全球化的定义是:“某个规则或习惯在一个地方无效,但在整个世界无效,它是全球化的”。虽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也可以认为与经济有关的一些管理方法、质量标准和贸易规则(有人称之为“经济文化”)确实趋向于全球化,但不能推断文化全球化的前景。
由于电影、卫星电视、互联网和大型喷气式飞机的普及,以及手机、个人电脑、dc/mp3等的廉价,文化传播的成本已经降低,因此只能说这属于“文化传播的全球化”,但不能说是文化全球化。
有人说梁和祝英台的传说在中国有小提琴协奏曲的形式。这是文化全球化的一个例子吗?我认为这是一种国际公认的表达中国文化的方式。它的载体是小提琴协奏曲,而核心仍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世界上有多种文化。我强调的是对文化差异的态度。不管你喜欢与否,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现实,但如何认识和对待文化多样性是可选的。
在相互尊重的情况下,文化可以相互补充,创新自己的文化。中国文化传播到日本和韩国,帮助他们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同样,日本和韩国文化也对中国产生了反馈。据1910年中国统计,日本人从欧洲语言中创造的980个带有汉字的新词反馈给了中国,如一些科学和政治术语,“物理”、“化学”、“宪法”、“民法”、“共产主义”、“共*党”等,以及“稳定”、“可靠”、“先进性”以及“绿化”、“城市化”等术语,“自动化”等。
中国的“和平世界”会让邻国担忧吗?
如果你不在乎,文化差异将成为沟通的障碍和一种阻力。韩国一所著名大学的汉学家说,你们现在还在讲“修身养性、家族治理、世界和平”,这会让周边国家非常担心。他的担忧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其实,“平定天下”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中国有七个英雄和800个王子在战国时期。现在有人用这句名言,但它只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因为这会引起误解,所以没有必要在国际交流中引用这句话。
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相互歧视将导致冲突,这在近年来已多次发生。例如,2007年,一家欧洲报纸刊登了一幅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穆斯林世界提出了严正***。因此,我认为我们不仅应该尊重自己的文化,而且不应该尊重他人的文化。
政客利用文化差异可能引发战争。最明显的例子是1096年至1291年的十字军东征。当时,政治和宗教没有分离,百年***、战争和屠杀的负面影响没有完全消除。
如果乾隆没有在1793年赶走英国特使
文化差异似乎是小事,但最终可能成为大事。最著名的例子是1793年,英国特使乔治·麦卡特尼来北京庆祝乾隆83岁生日。他带来了80人,包括科学家、画家、天文学家和数百盒礼物。乾隆允许他们参加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的生日庆典,但要求英国人像所有祝贺生日的人一样跪下。但后来,英国人跪在一条腿上,一个头比别人高,这使乾隆非常愤怒。因此,他拒绝了英国与中国谈判并寻求建立大使馆的请求,并在一定期限内离开了该国。英国人在海上漂泊了九个月后,很难来到中国,但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合作,导致了两国之间的严重差距。特使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国家无法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看来未来只有战争。然后,三艘战舰可能征服中国!果然,47年后的184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于是有人问,如果乾隆不赶走英国特使,会好不好?19世纪,当欧洲列强的“大船***”和“声、光、化、电”足以武力入侵中国时,由于晚清的***落后,战败在所难免。这是由于英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性。然而,事实是,双方都不容忍对方的文化,造成了严重的隔阂。
为什么祥龙会变成巨龙
不同的语言可以通过了解这门语言或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交流,但从来没有完美的翻译。两种语言产生于两种文化背景,不可能一一对应。只有材质名称可以是一对一。如果有一些情感因素和信仰因素,它们可能不完全对应,有时无法翻译。我们必须注意这一差异。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学院宿舍条件
例如,在汉英词典或英汉词典中,“龙”和“龙”相互对应。在英语词典中,“龙”是一种传说中的怪物,包括狮子的爪子、蛇的尾巴、翅膀和鳞状皮肤,或者蛇、蟒蛇、古代的巨蜥等等。没有一种是积极而美丽的。它完全不同于中国概念中的吉祥“龙”。互联网上“龙”的照片也特别可怕。美国两本畅销书曾将中国称为“龙”。一个是《中国威胁论》,封面是一条红色的猛龙;一本书的标题是《红龙崛起》。这种翻译不注意文化差异,这往往导致很大的误解。中国龙应该创造另一个英语词汇,但要改变国内外出版的词典并不容易。编辑老师希望中国画家在画中国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中国文化内涵的表达,和谐地画。
虽然文化不同,但他们不应该彼此区别对待
成都卫校学费多少
对话必须有人的思想、情感、认知、行为等因素,中外文化之间宗教信仰的差异不容忽视。据统计,全世界65亿人口中有81%声称信仰宗教。在美国,无神论者不能当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说中,美国总统肯定会说上帝的启示。“我们相信上帝”印在元上。
我与美国神学家和福音传道者Louis Palo博士进行了三次对话,并联合出版了一本名为《河边对话——无神论者和***徒之间的友好对话》的书,该书已在国外翻译成英文、西班牙文和韩文。他讲了***教的基本教义,我讲了中国人的宗教观。我想表达的是,虽然我们是无神论者,但我们可以与宗教信徒和谐相处。他想告诉他的读者这个学说。我们的结论是,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有宗教信仰的人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应该彼此区别对待,而应该相互尊重,和谐相处。英文版《南华早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上帝,你怎么能让一个无神论者和一个***徒拥抱?”这表明宗教隔阂的影响仍然很大。
中国特色词汇
必须有准确的翻译
文化交流是一切交流的基础。任何一种国际交往,无论是政治谈判、经济谈判、军事谈判还是学术交流,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语言表达。如果没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些交流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面对世界时必须准确。我们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会产生中国特色的词汇。“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词,必须是世界政治或哲学的创新,必须是对人类进步的贡献,但现在外国人不容易更准确地理解我们的表达。几位研究中国的美国教授对我们说,“自主创新”就是“自主创新”。他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是中国人自己创新,不与外国人合作吗?在我介绍之后,他们说中国实施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被翻译成了“鼓励创新”,外国人很容易理解。英方还建议与中方成立小组,将中国新的特别政治词汇编纂成词典,释义准确,不断补充。
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的核心应该是“和”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必须传播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现在美国说“***和自由”。当欧洲人遇到问题时,他们说是人权。法国人认为他们是道德高地,可以批评一切。英国已经从18世纪的贸易自由发展到今天的“布莱尔主义”,即它可以基于人道主义理由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和谐”文化。“和”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如“和”、“和为贵”、“善”、“和”。我们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没有外国媒体在这方面攻击我们。“和谐世界”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公约》倡导的“所有文化共存、相互容忍”的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共同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就是通过国际交往,实现政治上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动国际关系***化;促进经济合作和优势互补;在文化上,我们应该相互学习,求同存异;在安全方面,我们应该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共同促进。
“民有民心,国企有民心”,个人良好的人气可以带来温暖和帮助;虽然各国有“民族亲和力”,但那些得到更多帮助的人很容易对世界做出更多贡献。如果我们想营造一个国际***环境和与我们的国际地位相当的“民族关系”,我们可以具备跨文化技能,加强理解,减少误解,结交朋友。如果每个有机会与世界互动的人都有公共外交意识,这个国家将非常幸运。
四川省阿坝卫生学校地址
[演讲者传记]
赵,1940年出生于北京,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发言人,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十届委员,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曾在中国核工业部第二设计院、航天部上海广播设备厂工作20年,任教学高级工程师、副厂长。历任上海市工业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1998年调任国*院新闻办公室主任。2005年2月,他被任命为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6年9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2008年3月,他被任命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作品包括《向世界介绍中国——赵的演讲与对话》、《向世界介绍中国(续)——赵的传播艺术》、《中国人民眼中的美国与美国》、《河边对话——无神论者与***徒的友好对话》(与路易·帕洛博士合著),浦东逻辑——浦东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浦东奇迹“在同一个世界里——面对外国人101个问题”等。
(摘自《文汇报》2009年7月5日)
自贡职业技术学院2021分数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