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逆转:高等教育应该怎么样应对学生数量的下降?「学费降低不会导致高等教育需求曲线右移」
2022-07-27 12:31:17文/今年,山东有4万多个优秀的招收计划失败。专家指出,高校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
如何应对高等教育中学生数量的下降
■ 本报记者唐景丽
在今年高校招生期间,两份关于山东的报告引起了极大关注。山东是一个高考生源大省。一是今年山东高考录取率将超过90%,二是今年山东有4万多个招生计划落空。
针对山东高考录取率超过90%的报道,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有关同志告诉记者,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高考计划分省分专业的通知》,今年山东省全国高校招生计划总人数为488930人。根据今年参加高考的588569人的计算,今年山东高考的录取率预计为83%。据一些媒体报道,山东省90%以上的录取率是用全省调整增加的各类计划总数除以实际申请人数计算得出的,这是一个正在运作的数字。扣除未报名费用后,实际执行率将远低于90%。
无论录取率是83%还是90%以上,山东学生的整体下降都发出了信号。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指出,高校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
学生人数下降
一些省份的新生入学率仍然很低
近三年来,随着学龄人口逐年下降,山东省高考申请人数量从2008年的79万人下降到2011年的59万人以下,大幅下降。因此,一些省级高校的新生入学率持续下降,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私立本科学校和独立学院,入学率低于80%。2010年,山东省高校未能完成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缺口近2万人。
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今年未通过招生计划的学生主要是高职(专科)学生。此外,一些本科院校或专业也明显感受到了生源减少的压力,导致考生热情不高、报考率低的局面。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有关同志介绍,部分高校招生计划完成不力,与高考人数减少有关。山东省生源减少不仅仅是个别情况。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战略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预计我国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从2010年的1.17亿逐年下降到2015年的9200万,到2022年将进一步下降到8700万以下。“十二五”期间,预计超过三分之二的省份的高考申请人数量将不同程度地下降。
但同志认为,一些高校生源不足的更重要原因是,这些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包括学科和专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质量差,学费相对较高,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好。这是社会和考生认可度低,从而面临生源不足压力的根本原因。
内涵建设
不同类型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办学标准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会出现一个“停滞期”或“平台期”,这似乎是一个规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Centr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博士后盛正发(Sheng Zhengfa)告诉记者,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上半叶,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规模显著增加,但到了70年代末,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其他国家“巧合”放缓了增长速度,进入了“平台期”。
目前,高校招生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盛正发分析,一是不少省份存在生源减少与高校扩招之间的“剪刀叉”;第二,新的社会“无用就读理论”和“贫困家庭很难再生昂贵的孩子”的影响,使一些候选人放弃学业而就业;第三,就业压力使一些考生选择复读以考入名牌大学;第四,国际教育吸收了一些学生;第五,一些高校教育质量的下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六,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之间没有立体联系。
据悉,随着高校升学条件的改善和学龄人口的下降,山东省高等教育的招生机会正在增加。根据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山东省于2005年要求高校加强内涵建设,并要求高校通过检查评价等切实措施,努力改善升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据了解,山东省高校正在加快实施《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规划》,重点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制定不同的办学标准、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评价体系。按照应用型基础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个培养方向,建设一批特色名校,引导和促进高校的合理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扩大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满足社会需求,形成类别明确、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
优化结构
克服均匀化需要组合冲头
调整发展思路,优化学科结构迫在眉睫。江苏省、福建省、安徽省、重庆市等地已开始研究如何通过学科专业满意度调查排名、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等,重点服务和引导高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与劳动就业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学科专业调整指导建议。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高校在确定专业招生计划时,往往会考虑学校自身的情况,如师资配置、硬件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但还不足以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投资不足也使学校学科建设无法跟上社会需求的步伐,并倾向于以较低的办学成本持有大量学科和专业来扩大办学规模。
相关统计显示,近年来,财经、政法、管理、艺术等高收费专业的招生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办学成本低,整体就业状况较差。“十一五”期间,全国本科招生年均增长7%左右,其中艺术类专业和工商管理类专业年均增长分别为10.9%和10.3%。这两个专业的总入学人数超过本科生总入学人数的1/5,民办高校所占比例较高,约占1/3。同期,高职(专科)招生人数以每年约4%的速度增长,其中会计专业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0%,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技术职称能操作人才的培养明显不足。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有关同志表示,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多年来强调高校要克服同质化倾向,但在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方面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政策体系,特别是在评价和资金体系指导方面。这是当前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中急需突破的一个方面。目前,上海、安徽等地已正式启动全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高校分类指导和管理”。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将其列入2011年重点推进的20项重大改革项目之一。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将与各地区一道,深入研究对策,综合运用规划指导,政策引导、资源配置、信息服务和必要的招生计划调控等措施,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努力发展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特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确保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