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高职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可以期待多少理由?「人才的特性在于其不可替代性」

2022-07-27 11:19:20文/

■ 本报记者施

乐山市计算机学校电话号码

人才的特性在于其不可替代性

四川化工技工学校

  11月4日,杭州、南京、浙江温州三所高职院校齐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以联盟论坛的形式向公众推送高职人才培养不可替代的话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否有不可替代的人才培养?如果是这样的话,现有的高职院校,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该如何行动?在本次联盟论坛上,学院院长的讲话和专家的建议并不能就此达成一致,但毫无疑问,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和可期待性的课题的提出本身就凸显了高职教育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自信和重要地位,而办学智慧和交流碰撞的火花也将启发更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近十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数量上确实占高等教育的一半。然而,半个国家,我们能坐着不动吗?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在深刻反思。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在哪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技能型人才不能在课堂上传授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例。每所学校都非常重视校企合作。许多学校在校内开设了工厂和商店,并在校外签署了许多协议。然而,从育人功能的角度来看,这些校企合作是否符合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有点简单。
  熟练的专业人员不能在课堂上教授,但必须在实践基地进行培训。最适合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做”一体化,高职院校的校园形式不应以课堂为主,而应以实践基地为主。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即“教学工厂”。根据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时数超过50%的要求,“教学工厂”的面积应大于课堂面积。高职院校的校园形式应不同于普通高校。它主要是以“教学工厂”为依托,使这种校园形式能够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一直按照这一思路办学。

四川师范大学有幼师专业吗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是系统的、多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基本技能训练。高职院校应设计一个既不是教室也不是实训室,而是具有“学做一体”功能的教学场所。不同专业的教学场所形式可能不同。例如,桌子可以是T形的,前面是黑板,具有理论教学的功能,侧面是工作台,具有实践训练的功能。在听了老师的理论教学后,同学们立即在工作台前进行实践训练,交替学习和做。同学们在45分钟内真正实现了“边做边学,学以致用”。第二个层次是综合技能训练。通过校内生产性训练,实现以学为本的“工作”,为校外“学习”——以工为本的岗位实习打下良好基础。校园生产性实训基地既不像工厂,也不像工厂,因为它具有教学功能。设备配置必须具有先进性、指导性和生产性,它源于生产,高于生产,因为它可以生产,具有教学功能。运行模式按照市场化机制进行。一般来说,企业负责产品的生产、运营和维护。企业提供培训材料,承担培训费用,负责指导学生的生产性培训任务。第三个层次是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与工业企业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师生参与,完成学生毕业设计,同时开展技术服务,坚持现场开发服务,以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为企业服务,并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在“教师引领学生”的研发中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实现综合技能实践与应用能力提升相结合。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离不开实践教学,特别是生产性训练。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与实践训练,我们才能培养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是开展工学结合最现实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目前,虽然每所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但现阶段仅靠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工学结合是不现实的,因此校内实习基地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技能培训,学生了解一定的技能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岗位任职能力,企业才能愿意提供实习岗位,学生才能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学交替或岗位任职实习,才能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此,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三位一体”校园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三位一体”校园实训基地由三部分组成:“教室实训室一体”一个基地学习做,“实训生产一体”一个生产基地校企,“毕业设计开发服务一体”技术服务中心。
  --“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基地主要承担基本专业技能的实训,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结合,实现边做边学、学边做的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平台主要由学校搭建。
  --“实践与生产相结合”基地开展综合技能训练,实现生产训练与岗位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岗位能力。在学校和企业辅导员的精心指导下,实施了以学习为中心的“工作”,为校外以工作为中心的“学习”岗位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综合平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企业承担50%以上的培训成本。引进企业必须能够代表区域支柱产业,使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缩影。

有人认为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能

  --“毕业设计与开发服务一体化”基地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综合实践与应用能力的结合,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在应用研发和技术服务中的创新意识和后续拓展能力。创新平台由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搭建,将省市产业研发平台引入校园。

泸州职业技术学校五年制

  “三位一体”校内实训基地弥补了校外实习生产约束大、岗位轮换机会少、岗位内容单一等缺陷。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了解综合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培养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的关键环节,为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顺利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学院的实训基地具有生产功能,因此工业企业将其产品放在学校进行生产加工;学院的培训基地配备了良好的生产设备,使工业企业将员工安置在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提高;学院实训基地由技术服务中心支持,工业企业可与学院联合开展研究、技术开发和服务。学院具备为行业企业解决实质性技术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可以形成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三位一体”校园实训基地是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手段。一方面,有助于将市场信息及时反馈和吸收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教、学、做”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技术开发成果可以通过培训基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校企合作开展技能培训、应用技术研究和服务的有效平台。
  “三位一体”校园实训基地也是解决实训师资短缺的有效措施。它可以吸引一批来自工业企业的“工匠”到学校任教,进行社会培训、技术创新和服务,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力资源共享。同时,学校教师还可以通过基地培训提高实践技能,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何定位?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如何围绕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培养学生的非熟练职业素质?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培养“身高”还是“面积”的人,我的答案都是“身高”。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年录取分数线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叶建明:比如说一杯水,你要面积还是高度?
  职业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某一领域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他们?我们如何才能使其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
  随着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职业教育专业如何定位?这就像你面前的“一杯水”。你想要“面积”还是“高度”。高职学生在校三年的经历、爱好、兴趣和热情就像一杯水。这取决于你把这杯水倒在哪里。如果你把这杯水倒在水泥地面上,风会把它吹干;如果你把这杯水倒进盆里,大面积的高度肯定不会上升;如果你把这杯水倒进更薄的玻璃管里,试试看。它必须是面积小,水平高。职业教育应该是“高”还是“大”?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一个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的问题,一个能否培养出企业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的问题。因此,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为学生确立了“先适应岗位、多岗位迁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就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学校和企业正在逐渐退出。没有企业参与办学,必然导致学校在教学时空、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甚至师资队伍等方面与企业需求脱节。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它怎么可能是“不可替代的”?
  学校和企业的价值取向是不一致的,那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呢?就学校而言,他们追求人才培养,即育人;对于企业来说,目标是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生产经营,优化企业管理,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即发展。有一次,一位企业家唤醒了我: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校企合作不是为了钱、设备,也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安置。重要的是要用企业的实际生产来引领学校的教学,推进专业建设,明确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戏剧教学教什么

  基于此,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提出了校企共同体,并实施了“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合作模式,即在政府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与区域主导产业中的主流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协议的形式缔结利益主体。其基本特征是共同规划、共同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成果共享、风险共担。企业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专业方向时以企业需求为主体,因为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和岗位数量的确定必须取决于企业的市场战略需求。学校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校主导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制定、教学组织的开展、教学研究的开展、,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发展和企业培养合格、有用的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目前,杭州职业学院已建成尤佳机电学院、大理女装学院、青年汽车学院、金都管理学院、信通国际学院、临江学院等六个校企社区(二级学院),实行理事会制。理事会主席由企业方担任,占多数,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主导地位,也调动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优佳机电学院,杭州所有企业培训中心均已迁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搬迁设备1800多万元,学校常年驻有12名企业技术人员。另一个例子是大理女装学院和青年汽车学院。企业参与课程建设全过程,共同开发岗位技能证书。年底,每位教师每人获得1万元的补贴。

人才的不可替代性

  在这里,我特别想表达一种观点,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只是职业教育的一种专业教学形式,而不是一种办学形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通过校企合作形成了一种办学形式。这样一来,学校就成了一个培训中心,忽视了学校本身应该具备的教育功能,学校就成了一个“学校商店”。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宗旨。我们必须把文化素质教育放在职业教育更加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不仅要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要强调“文化教育”。 
         

 

  高职院校不应该有人才意识,而应该在提高自身素质、促进经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要以区域重点支柱产业为依托,增强服务地方发展的直接性和实效性,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苏志刚:在服务领域寻找快速发展点

  宁波是中国相对发达的地区,但近十年来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并不明显。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说明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存在很大问题。

  据统计,宁波企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与10年前相比,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仍然很弱。在劳动力市场上,约80%的企业对招收人员的要求是“熟练”,他们非常渴望能够满足转型升级需求的高素质、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本地区的高职院校,应该做些什么?十多年来,南京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探索如何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融入当地经济和企业发展需要,并在实践中逐步总结摘要出一条经验,即合作教育、合作教育、合作就业“三位一体”、政府“三方联动”,企业和学校以重点或支柱产业为基础,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贡献为支撑,以服务业发展,在服务业领域找到了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切入点。

  在办学过程中,南京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宁波市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等产业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专业,围绕网络数据、软件研发等产业的发展,调整和加强相关专业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智能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高端商业、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服务外包、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我们与海天集团、民生集团、台塑石化、迅达物流等地区知名企业进行了深入的校企合作和工学融合。通过与行业标准、企业规范和教育标准、人才评价机制、生产项目、工作流程和教学项目的对接,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可以直接参与教学实践、教学评价和引导毕业生就业的全过程。

  例如,企业与中国塑料机械协会会长单位海天集团合作,捐赠1600万元资金和设备,在学校建设海天培训大楼,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发107个教学项目,12种教学设备和26个校内外学做结合的对接教学场所,共同制定了实践教学和核心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如今,大学毕业生已成为海天集团的首选。

  2008年4月,学院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信息产业局合作,建立了集人才培养、产业培训、研发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园区引进了150多家IT服务外包企业、软件开发和电子商务企业及创意广告企业,4家校企研发机构,20家以人力资源引进和人才交流为核心业务的服务公司。重点引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工业设计为基础的创意产业、以国际服务外包人才为基础的教育培训业,大力引进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基地建设的高素质企业,重点扶持优质高价值企业发展。

  学院与园区逐步形成了“校园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并给予了各种扶持政策支持。目前,完善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激励政策,建立了企业项目库,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支持机制。学院对接园区集聚产业,及时调整专业建设,全面联动,加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其中,工业设计专业与园区北仑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紧密合作,探索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大师、学生与学徒、辅导与工艺、作品与产品“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改革。此外,学院还积极搭建科研服务平台,与北仑区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依托园区先后成立了“北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宁波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仑分中心”、“北仑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等,大力引进高校等近20家科研机构,依托学院自身专业设立技术转让办公室、专利服务、科研院所等,提供技术研发等服务,为园区和区域内其他企业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以科研孵化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北仑区政府将北仑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基地落户园区,由高校就业办公室负责具体运作。今年,开发区数字科技园的发展被列入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推动宁波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既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又要为区域文化建设服务。2010年12月,作为北仑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的北仑区宁职业学院图书馆开始奠基。该图书馆同时向该地区的大学师生和70万常住居民开放,满足该地区人民的公共文化需求以及高校日益增长的教学和科研需求。两馆共建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服务社区、服务企业的新起点。

  学院还意识到要将地域文化充分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服务区域发展的时代感和责任感。学院先后引进当地剪纸、漆画、舞龙舞狮、风筝等民间技艺,并成立了一批民间特技作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坊,引导学生传承民间艺术,提高自身素养,弘扬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不应该有人才意识,而应该在提高自身素质、促进经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要以区域重点支柱产业为依托,增强服务地方发展的直接性和实效性,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苏志刚:在服务领域寻找快速发展点
  宁波是中国相对发达的地区,但近十年来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并不明显。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说明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存在很大问题。
  据统计,宁波企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与10年前相比,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仍然很弱。在劳动力市场上,约80%的企业对招收人员的要求是“熟练”,他们非常渴望能够满足转型升级需求的高素质、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本地区的高职院校,应该做些什么?十多年来,南京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探索如何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融入当地经济和企业发展需要,并在实践中逐步总结摘要出一条经验,即合作教育、合作教育、合作就业“三位一体”、政府“三方联动”,企业和学校以重点或支柱产业为基础,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贡献为支撑,以服务业发展,在服务业领域找到了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切入点。
  在办学过程中,南京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宁波市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等产业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专业,围绕网络数据、软件研发等产业的发展,调整和加强相关专业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智能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高端商业、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服务外包、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我们与海天集团、民生集团、台塑石化、迅达物流等地区知名企业进行了深入的校企合作和工学融合。通过与行业标准、企业规范和教育标准、人才评价机制、生产项目、工作流程和教学项目的对接,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可以直接参与教学实践、教学评价和引导毕业生就业的全过程。
  例如,企业与中国塑料机械协会会长单位海天集团合作,捐赠1600万元资金和设备,在学校建设海天培训大楼,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发107个教学项目,12种教学设备和26个校内外学做结合的对接教学场所,共同制定了实践教学和核心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如今,大学毕业生已成为海天集团的首选。
  2008年4月,学院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信息产业局合作,建立了集人才培养、产业培训、研发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园区引进了150多家IT服务外包企业、软件开发和电子商务企业及创意广告企业,4家校企研发机构,20家以人力资源引进和人才交流为核心业务的服务公司。重点引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工业设计为基础的创意产业、以国际服务外包人才为基础的教育培训业,大力引进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基地建设的高素质企业,重点扶持优质高价值企业发展。
  学院与园区逐步形成了“校园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并给予了各种扶持政策支持。目前,完善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激励政策,建立了企业项目库,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支持机制。学院对接园区集聚产业,及时调整专业建设,全面联动,加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其中,工业设计专业与园区北仑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紧密合作,探索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大师、学生与学徒、辅导与工艺、作品与产品“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改革。此外,学院还积极搭建科研服务平台,与北仑区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依托园区先后成立了“北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宁波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仑分中心”、“北仑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等,大力引进高校等近20家科研机构,依托学院自身专业设立技术转让办公室、专利服务、科研院所等,提供技术研发等服务,为园区和区域内其他企业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以科研孵化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北仑区政府将北仑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基地落户园区,由高校就业办公室负责具体运作。今年,开发区数字科技园的发展被列入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推动宁波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既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又要为区域文化建设服务。2010年12月,作为北仑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的北仑区宁职业学院图书馆开始奠基。该图书馆同时向该地区的大学师生和70万常住居民开放,满足该地区人民的公共文化需求以及高校日益增长的教学和科研需求。两馆共建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服务社区、服务企业的新起点。
  学院还意识到要将地域文化充分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服务区域发展的时代感和责任感。学院先后引进当地剪纸、漆画、舞龙舞狮、风筝等民间技艺,并成立了一批民间特技作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坊,引导学生传承民间艺术,提高自身素养,弘扬传统文化。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