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培养完整人格:让中职生作为成功人士走向社会「中职生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2022-07-27 10:29:28文/

如何根据中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建立有效的课堂实践模式,使被“失败者”阴影笼罩的中职学生能够形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思考自己的未来、知道如何思考他人、环境、,而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共同课题。

安岳县职业高中

  让中职生作为优胜者走向社会

成都医学院附属护士学校

四川工商学院有大专吗

  ■ 丁,山东平阴职业教育中心副院长

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就业方面好不好

中职生如何立足岗位成才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等职业学校只有赋予毕业生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工人”的教育目标,实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目标。中等职业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课堂和课程是学科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德育理念下,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形成的主要环境也是课堂教学领域。

  在对学生责任教育的探索中,平阴职业教育中心曾认为,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应该与其他德育工作一样,无非是解决“知、情、意、行”,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灌输,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采取多种形式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情感和责任意志,最终让学生有良好的责任行为。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无论是环境教育、养成教育、课堂教学、活动德育、教师的表率作用,都通过多种教育渠道强化责任要求,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教育体系,这无疑丰富了责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体系,但责任教育的力度始终不足。

作为中职生,我们要如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课程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课程特征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在每一堂课中,教学内容的价值引导、教学氛围的营造、师生关系的把握和挖掘、教材的了解和挖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要求、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都渗透着责任情感的滋润和责任行为的培养。加强责任教育在保留传统责任教育做法的基础上,德育工作要着眼于学校教学层面,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责任教育。为此,学校制定了以“责任在心”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责任教育课程模式研究为载体和中心任务,建立和建设具有独特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责任精神。

  责任教育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责任教育课程的实践,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渗透到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在教学中将责任观融入课程理念,发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反思和实践引导学生的心理行为操作活动,将责任观念内化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提高学生的责任能力,为学生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道德和能力基础。

  责任教育课程实施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概念优先原则。观念优先原则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实践。以带头的理念引领责任教育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应注重对责任教育的理解、认识和反思,注重课堂教学实践,不搞形式主义或肤浅文章。二是用思想观念改变中职学生的心灵,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姿态,从而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主体”互动与情感互动的和谐统一。

安岳县高中录取分数线2020

  校企共建的原则。在实施责任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教育教学活动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相适应的原则。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教育;强调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产教结合,实现“校内基地生产、校外基地教学”,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缩短学生工作适应期,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强调依托社会资源搭建教育平台,组织企业参观调研、企业家报告等活动,将社会实践、就业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等作为教学环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设计。

  分层教育原则。根据各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责任感的形成机制和心理发展机制,不同学校阶段的责任教育模式应该有所不同,中等职业阶段以“判断+行为教育”为主。同时,同一阶段人口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根据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阶段的青少年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中职生应如何塑造健康人格

  充分体验的原则。责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作为教育者也应该成为接受者。因此,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全体师生都参与和体验,这是学校责任教育的一大特点。领导干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带头以身作则,学习责任、履行责任、比较责任是普遍做法。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百度贴吧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在线咨询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动漫设计专业

  贴近生活的原则。鼓励学生独立体验、实践和行动。在教育活动中,既要遵循职业教育和责任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适应中职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现实和生活现实出发,具有高度的时代性、科学性和生活性。课程内容易于理解,循序渐进;课堂教学方法贴近学生生活,生动形象;注重体验教育、实践教育和养成教育,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和未来职业生涯成长。

  长期坚持这一原则。责任教育应立足长远,循序渐进,坚持短期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学校责任教育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学校责任教育正朝着教育内容系统化、管理制度规范化、教育渠道网络化、德育队伍全员化的良好趋势发展。上下畅通、内外衔接的责任教育立体网络已基本构建。

  学校围绕“责任教育进课堂”的教育培养目标,坚持过程和方法优化的教学本质,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促进课堂教学行为质量的变化,形成学校品牌学科和专业教师,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报》2012年1月4日第3版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