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常州市城乡建设局」
2022-07-27 08:01:48文/常州牢固树立体现素质教育、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大教育理念,创新发展终身教育,努力营造“人人都能学”、“随时都能学”、“处处都能学”的城市环境,加快迈向学习型社会的第一步。
1、 主要工作
2001年,常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它建立了广泛的学习型组织网络。建立了六种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模式:围绕提高治理能力建设学习型机构,围绕提高服务能力建设学习型体系,围绕提高竞争力建设学习型企业,围绕提高致富能力建设学习型村镇,围绕提高文明素质建设学习型社区,围绕提高道德素质建设学习型家庭。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探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军营、学习型干部队伍、学习型团队等组织,使公民能够接触到至少一种学习型组织来实现学习。
成都华西卫校是公办还是民办
成都幼师职业学校公办学校
四川省卫校大专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
--它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国家学习载体。逐步形成“学习日”制度、“新三学”(学电脑、学外语、学科技知识),推广普通话、高层论坛、大众就读活动、远程教育、社区学校等十种灵活、多样、合适的学习载体,为开放、免费、,并为广大公众提供互动学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摘要和完善新的载体。党政机关以“网上学习城”、“学习论坛”、中央集团汇报会为载体,各类企业以专项学习培训和岗位技术培训为载体,城市社区以“文化走廊”、“巷子论坛”、“聊天角”、“移动图书车”等载体,而各乡镇都以“农村科技文化超市”、“学习月”、“科技110热线”和“现代农民教育工程”为载体,许多民营企业成立了“学习宣传员”,组织员工创新经营理念,提高综合素质。“新市民夜校”为全市100万农民工免费提供各类培训。
--制定了有效的政策保障措施。出台《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落实四项机制。一是责任机制。明确党和政府最高领导的示范责任和具体任务,将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好团队”、文明创建等活动结合起来,组织考核评价,实施目标管理。二是约束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学习积分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学习积分档案,逐步形成领导干部终身学习绩效量化和奖优罚劣机制;明确将公务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作为年度考核、岗位定级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企业经营者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和工商管理持证上岗制度,劳动者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第三,激励机制。建立技能型人才津贴和“首席员工”制度,将技术人员的专业资格与工资、岗位津贴相结合,鼓励高层次培训,作为对人才的灵活奖励。第四,投资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部门将学习经费纳入本年度预算,在全市设立学习奖励专项资金,并按规定全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2、 政策创新
常州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总体思路是:政府主导、教育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统筹配置教育资源、形成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提供便捷、灵活、,尽可能开放多样的终身学习机会,实现2022年全民学习的国家学习目标,即人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围绕这一目标,常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完善体制机制。第一,建立制度。建立由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14个单位和部门组成的终身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围绕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机制建设、理念宣传、资源整合、重点群体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二是设立机构。市教育局成立了终身教育司,专门负责推进全市终身教育。第三,建立一个网站。依托电大远程教育优势,建立了“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开展“一站式”学习服务,包括选课、在线学习、学生管理、学时记录、学分统计等。目前,访问人数已超过10万。四是建立机构。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其他24个相关部委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终身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终身教育工作的总体指导。第五,建立卡片。目前,常州正在探索建立“公民终身学习卡”,该卡具有学习记录、学习消费、学习奖励、学习统计等功能,拟与“公民卡”整合。六是举办“大学”。依托市级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了全省第一所市级社区大学。作为城市终身教育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和信息中心,计划与台湾文化大学组建友谊学校。
四川有小学教育的大专院校
四川大学日语协会
--改革学校教育。重视国民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学校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一是落实学校自主发展规划,转变学校办学理念,把培养终身学习者作为学校自身的责任。二是实施课程改革,实行“减负增效”,改革学校教育模式和评价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可能性。三是以常州高职园区为龙头,重点开展校企合作、勤工助学、职业生涯规划、创新竞赛,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开放学校,为广大群众提供学习选择。
--发展社区教育。2009年,江苏省第一所社区大学成立,负责全市社区教育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先后开发了300门社区教育面对面课程、200门社区教育电视课程、1万多门社区教育网络视频课程。积极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社区教育体系:垂直分层推进,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市级社区大学、县(区)社区学院、街(乡)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村)社区学校四级网络。同时,出台社区教育机构建设标准,政府将对符合标准的社区教育机构以奖励取代补贴;依托常州理工学院、常州刘***职业学校等7所高校组建了首批常州社区大学分校。各分校根据自身资源优势,结合专业和地域特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教育服务。
--引导社会参与。积极探索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发布常州市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水平分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升学条件、管理规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评价,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质量水平,支持一批优质品牌,社会办学机构的办学效率与特色创新。
--打造学习型品牌。通过建立和推广学习品牌,鼓励更多的公民走进教室,点击鼠标,拿起书,丰富他们美好的生活。2004年,常州成立了“龙城论坛”,邀请著名专家就不同时期的热点问题进行授课,每年组织数百场免费讲座。常州市(区)“金沙论坛”、“莱江论坛”、“武进论坛”也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我想听课堂”正在积极转变为“我想听课堂”。自2006年起,常州每年举办“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周”。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行启动仪式、开通活动周专题网站等方式,宣传终身教育理念,强化终身学习意识,在全市营造“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学习受尊重”的氛围。2009年,常州市推动在全市开设“道德报告厅”。以“身边的人谈论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为主题,举办了500多个演讲厅,举办了1万多场各类讲座,听众超过100万人。(江苏省提供)
重庆农业学校2020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