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打造人才成长“立交桥”(桥梁型人才)

2022-07-26 03:15:02文/

     教育兴国,教育强国。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提高人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考试招生作为教育领域的风向标,是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指挥棒。它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抓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就会找到突破口,把握住教育领域全面改革的“牛鼻子”,必将推动教育朝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 为什么要改变考试和招生制度

    中国的考试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马蹄疾乐,一日见长安百花”等诗歌生动地刻画了古代考试制度改变文人命运的过程。进入现代教育以来,考试制度已成为学校选拔学生的重要手段,在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大批学生通过考试“跳龙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新期望,高考招生制度还存在许多不一致之处,“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日益突出。

    只给分数,而且参加考试的倾向很重。“分数是学生的生命线,考试是教师的法宝。”在现在的考试招生制度下,分数被成千上万的人宠坏,成为唯一的“杠杆”,学生被绑架在分数的战车上,被瓜分;学校和教师对入学率感到厌倦……分级学习和应试教学的情况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导致了教育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重视知识灌输而不是实践锻炼,重视智力教育和提高而不是道德教育。许多学生被训练成应试机器,成为“记忆更多的分数”,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录取不分,录取方式单一。考试的初衷是科学合理地评价教育,招生的目的是选拔优秀合格的学生。两者是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环节。然而,现在的考录制度以一考一分作为唯一的录取依据,造成了“千军万马过单木桥”的局面。此外,当前试卷的内容明显倾向于选择研究人才和科学家。这种“一次性”考试,以及单一的人才选拔方式,难以避免学生的生命受到“小失败”影响的风险,更难以选拔不同才能、不同才能的人才。考试的积极激励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不利于各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考试和招生中存在不公平问题。招生制度就像一把尺子,衡量教育公平,引导社会公平。近年来,国家采取措施缩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入学机会差距。然而,在现实中,考试和招生的不公平性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例如,一些生源大的省份的考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很少,招生的地区差异明显;重点大学农村考生比例显著下降;“择校热”初上初中,高烧,屡禁不止;等待

    如果不改变入学考试,教育就很难繁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了部署,明确提出了改革的原则和方向。这项改革的总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具体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次录取的基本模式;完善学生、学校、专业机构、政府和社会参与的招生考试运行机制;建立一个连接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增长“立交桥”。教育部表示,2014年将出台高考、一年以上外语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估、考试与招生违规等考试与招生改革的“总体规划”和五个配套“实施建议”。可以说,考试和招生改革已经接近并准备就绪。

    微评论

    一个只看分数而不看人的考试会把学生变成一台提问的机器,把他们的青春淹没在问题的海洋中。

    考试招生系统既是一个枢纽,又是一扇大门、一根指挥棒和一个风向标。这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突破的难点。

    过多的加分和虚假加分就像是在发令枪响之前提前跑,这让“***考”的考生感到尴尬。

    一方面,我爱我的孩子,在各种补习班里辗转反侧。另一方面,我不得不强迫我的孩子在升学的压力下去“战场”。

    嗓音

    袁:改革要积极稳妥,步伐要快

    教育部部长袁认为,高考改革尤为重要和复杂,我们应该积极稳妥。考试和招生制度在改革中不会走老路。坚持制度,完善制度,改善人们不满意、不科学的方面;不要出错,决不允许有颠覆性的错误;尽量不要走弯路,给改革留下“后遗症”。

人才立交桥计划

    二、高考改革取得了哪些突破

    被称为“中国第一次高考”的高考在整个招生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指导”高中,而且影响小编甚至学龄前阶段。有人提出“高考不改,一切都是空谈”。

    因此,这次改革把高考改革作为重中之重。通过系统全面的设计,将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以确定一次性考试结果的命运。相反,将根据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参照综合素质评估,建立更科学、更公平的评价和选拔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科学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纵观此次高考改革的制度设计,有许多重要突破。

    一是统一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有了突破。统一考试现在是每年6月7日和8日(从一些地方到9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什么和如何参加统一考试是高考改革的“亮点”。在统一考试改革中,主要措施有两点:一是调整科目,不分文理,提高考试的综合性,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第二,外语不再实行统一考试,实行社会考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他们可以参加一年以上的考试,其最好成绩计入统一考试总分。

    二是综合评价有突破。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注意“三天考试”,还要注意“三年观察”。除统一考试外,还将开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不再实行100分制,而是根据及格和不同的分数来判断。每门课程都将在学习后进行测试,“一门课程,一个明确”,以减少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和优势,以及大学招生的基本要求,选择参加一些等级考试科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招生有了突破。结合考试改革,实施招生两项重点改革。一是根据统一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对大学(本科)招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完善自主招生、推荐招生、定向招生和特例招生等多种招生方式。第二,高职院校的招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招生方式和时间上与普通高校相分离。招生主要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定向考试成绩,使学生能够从高考的竞争压力中解放出来,选择自己的教育。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学校官网

    高考改革最令人担忧的是,它是否会增加学生在高考中通常表现的权重,是否会被一些人用来评分“人情”,这将带来新的不公平。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此类***?具体来说,要加快建立个人和学校考试评价诚信档案制度,清理和严格规范各种评分政策,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以确保高考的公平性。

    链接

眉山口腔职业学院

    近年来与高考改革有关的重大事件

    ◆ 1999年,教育部开始实施“3+x”学科改革。

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官网2021

    ◆ 2000年,北京等地进行了春季招生改革,高考从每年一次增加到每年两次。

    ◆ 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获得了5%的自主招生权。

如何搭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 2004年,省命题在全国推广。

    ◆ 2005年,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

    ◆ 2006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数量增至53所。

    ◆ 2007年,海南等四省率先实施新课改后的新高考。

    风险敞口政策

    2014年以来高考加分调整

    1、在全国中学奥林匹克运动会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保镖资格。

    2、获得全国中学奥林匹克运动会省级比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竞走和加分的资格。

    3、保留体育专业高考奖金项目的省(区、市)限于田径、篮球等8个项目,这些项目在中学中很受欢迎,锻炼效果好。

    4、凡拟在高考中加分的考生,须经申请、相关部门审核并在省、地方、学校三级公示后予以批准。

    --见教育部《关于调整高考加分进一步加强管理的通知》

    第三次高考改革的亮点在哪里

    高考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是连接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重要枢纽。高考改革的方向和效果直接影响到每个中小编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考试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此次改革的亮点是什么?

四川最好的卫校

    亮点1:注重平时表现和综合素质评价。我们应该改变一次性考试评价和选择学生的局限性,鼓励各地区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的招生方式。根据课程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在完成相关科目后,应及时安排相应的考试,以减轻学生集中复习和备考的压力,客观记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主要参考。

    亮点2: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给该地区的初中。拥有强大的高素质高中教师和良好的硬件,进入名牌大学的概率很高,这是人们蜂拥而来的“甜点”。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是否合理,关系到高考改革的公平性。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办法,向普通中学倾斜,为薄弱中学的学生提供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分布比例已超过50%,山西、山东等省甚至达到100%。在2014年的期中考试改革中,北京将全市83所优质高中统一招生计划名额的30%分配给全区所有初中。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官网信息平台

    亮点3: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已登记。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为许多学生开启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大门”。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为基础,在录取方式和时间安排上与普通高中分开,这样一些学生就可以从激烈的中考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前选择自己的教育方式。

    第四小编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小编升级为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自1986年以来,在初中受欢迎的地方实施了小编毕业生免试升入初中的改革。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公益性和公平性的法律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小编生的学业负担和考试压力。但事实上,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家长们更喜欢近求远,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好初中,这导致了许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择校热”。孩子们练习各种“特技”,父母“八仙渡海,施展神通”。本来应该平静放松的小生初,变成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义务教育应该免试,并提出了试点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等措施。2014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编免试工作的实施建议》,提出了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招生对象、规范办理招生手续、全面实施阳光招生、逐步减少招生规模等一系列具体措施f专业招生,做好随班就读,大力促进均衡发展。2月,下发专项通知,要求重点大城市(直辖市、副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要保证免试升学政策的落实,关键是要用好这些把戏。

    科学划分区域。实行就近入学,首先要明确“就近”的范围,让每个人都知道哪个孩子应该上哪个初中。科学合理地划定这一地区并不容易。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学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条件等。划界后该区域应相对稳定。教育部提出,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90%以上的初中实行分区招生;每所学校90%以上的初中生是通过最近的入学方式确定的。

    严格学籍管理。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编生学籍管理办法》,自2013年9月1日起,全国已有2亿多中小编生获得了唯一的学籍号。统一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一名学生。这将为学生报名、随机分配和遏制学生无序流动提供基本保障。

    加强公众监督。关键是要在阳光下经营,接受社会监督。初中开学前,我们要通过分区范围、招生计划、项目时间、升学条件等多种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在前期宣传期间,我们要主动公布招生结果等相关信息,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注。

    探索学区。所谓学区,是基于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办学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则,将初中和小编合并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提倡多校合作、资源整合和九年一贯性。北京市西城区自2014年起试行学区制。在15个街道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已建成11个学区。通过优质学校和部分学校的重组,对学区教育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实现了学区之间和学区内学校之间的资源均衡配置。同时,高校和优质中学将实行九年一贯制。该国许多地区正在开展类似的试点项目。

    附近学校免费入学政策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例如,由于专业招生的减少和“共建生”的取消,选择学校的唯一途径是在优质学校区域买房,导致“学区住房”的房价上涨。在这方面,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春风好借,正是扬帆起航的时候。”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经拉开帷幕。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每一朵“祖国之花”都会盛开,成为振兴民族的有用人才。

    风险敞口政策

    做好重点大城市就近招生工作的目标

    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各县(市、区)实行地方招生政策,小编100%实现地方招生;90%以上的初中实现了分区录取;每所学校90%以上的初中生是通过最近的入学方式确定的。

    到2022年,重点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将分区招生;每所学校95%以上的初中学生是通过最近入学法确定的。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摘要

    问答

    Q: 如何划定招生区域?

    A: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区有许多初级中学,而一些地区只都有哪些初级中学。据此,主要有两种划界:一种是单校划界,即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根据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将每所初中合理划归相应的小编;另一个是多学校分区。对于初中相对集中的城区来说,暂时很难雕刻出一所学校。根据初中新生数量与小编毕业生数量基本相等的原则,可以为多所初中定义相同的入学范围。

    嗓音

    蔡大丰:就近入学的关键在于教育的平衡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认为,就近入学的目的是公平、公正,必须实现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和质量的均等化。如果公立学校存在质量差异,很难就近入学,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教育质量”比“上学的便利性”更重要。

    深度就读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关于进一步做好小编至初中免试工作的实施建议》,教育部门户网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