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应该跨越什么门槛(创业教育还要跨过哪些门槛和途径)
2022-07-25 12:44:32文/大学生就业难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政府提出了创业促进就业的思路,并鼓励毕业生积极创业。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通知,建议高校建立灵活的学校制度,允许学生停学创业。此外,教育部还要求全国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全面改革的重要出发点,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发开设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
大学生创业难吗?创业教育能否促进大学生创业?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和大学生发展调查数据,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试图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A、 能力门槛:大学毕业生创业水平低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至2010年,自主创业比例分别为0.3%、0.4%、0.5%、0.3%、0.2%、0.2%和0.2%,最高值仅为0.5%。就独立企业家人数而言,2006年的最高值为18596人。
个体经营群体表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生毕业生在自主创业群体中所占比例最大,2004年至2010年占50%以上,其中2010年占54.1%。大专毕业生比例排名第二,2010年为41.5%。硕士毕业生比例排名第三,2010年为4.1%。博士毕业生比例最低,2010年为0.2%。
成都五月花技师学院是全日制中专嘛
蒲江县技工学校2022年招生简介电话
其次,从学校类型结构来看,自主创业群体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普通本科院校,其次是高职院校,“211”高校和“985”高校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2010年,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211”高校和“985”高校在自主创业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58.2%、31.0%、6.7%和4.2%(图1)。
第三,从学科类别结构来看,社会科学与工程是创业的主要群体。2010年,社会科学(经济、法律、教育和管理)和工程(工程和军事)分别占自营职业群体的38.8%和28.4%。文学、历史和哲学(文学、历史和哲学)和科学(科学、农业和医学)的比例分别为22.5%和10.4%。独立创业群体的学科类别结构也与毕业生的整体学科类别结构基本一致,其中社科创业的比例超过了社科在整体毕业生中的比例(图2)。
第四,从学校区位结构来看,东部地区(不包括北京、天津和上海)所占比例最大,2010年占37.1%;西部地区排名第二,2010年占32.3%;中部地区排名第三,2010年占27.3%;北京、天津和上海所占比例最小,2010年仅为3.3%。自主创业群体的学校区位结构与毕业生的整体学校区位结构差异不大。
B、 认知门槛:创业教育普及度不高
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和学习效果如何?以下部分是基于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012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了一项“北京市89所高校大学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发展情况问卷调查”,样本量为32714人。其中,11460名学生回答了有关高校创业教育普及程度的问题,4399名学生表示他们接受了创业教育(图3)。
研究小组将创业教育分为四种类型:基础教育、模拟教育、实践教育和观察学习教育。基础教育是指主要通过学习获得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模拟教育是指利用创业知识,以创业竞争的形式模拟和体验创业过程。实践教育是指学生真正的创业实践,不再只是模拟投资。观察学习教育是指对创业模式的观察和学习,主要以与创业者、创业者和创业导师交流的形式进行。
创业教育大众化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26.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提供创业教育,19.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不提供创业教育,53.8%的大学生不清楚学校是否提供创业教育。
从不同学校类型创业教育的比较来看,研究型大学各类创业教育的比例高于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比例。特别是模拟创业教育,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普及率达到43.5%,而本科生和高职院校的教学比例分别只有27.7%和17.0%。
从四种创业教育的普及程度来看,差异显著。基础创业教育的表现最好,基础创业教育在各类高校的普及率在60%以上。二是模拟创业教育,三是观察学习创业教育。实践创业教育所占比例最低,各类高校普及率在15%以下。
成都卫校招生办
创业教育参与
大学生对四种创业教育的参与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参加基础创业教育的学生比例最高,各类高校比例在70%以上;二是模拟创业教育,各类高校比例在30%左右;观察发现,学习创业教育的参与度较低,各类高校的比例约为24%;实践创业教育的参与度最低,各类高校的比例约为20%。
从学科类别比较来看,社会科学、科学、工程、文学、历史和哲学四种创业教育的参与比例差异很小,均在8个百分点以内。
创业意向
大学生具有较高比例的创业意向,尤其是长期创业意向。根据调查数据,大学生具有短期创业意向的比例达到29.8%,而长期创业意向的比例达到57.6%,几乎翻了一番。
大多数大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创业,充分发挥个人比较优势,把创业与专业结合起来。大学生创业意向与专业匹配的比例为51.3%。
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差异。高职生创业意愿最强,短期创业意愿占43.2%,长期创业意愿占66.7%,创业意愿与专业匹配度57.6%。教学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创业意愿居中,相应的三个比例分别为30.8%、59.2%和53.2%。研究型大学学生的创业意愿最低,相应的三个比例分别为24.1%、53.7%和47.4%。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乐山广播电视大学地址
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校
大学毕业生是最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创业不应简单地被视为就业替代,而应以创新为先导,在更高层次上创业。为了调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0年《首都大学研究生发展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分析。
研究小组将创新能力分为四个方面:知识体系、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人格特征。用23个具体问题考察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在培养阶段这四个方面的变化。统计数据表明以下结论:
首先,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在知识体系、思维特征和行为特征方面,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就人格特征而言,研究生阶段创新能力的提高相对较小。特别是,相当比例的研究生在“精力”、“对事物的好奇心”、“容易被复杂或新事物吸引的程度”和“冒险”方面没有改变或减少。
贵阳新兴中职学校图片
(作者: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C、 制度门槛:创业教育应融入大学整体教育
2022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标准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总结摘要都不够。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风起云涌。教育部等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新政策,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与学生就业有关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然而,专业课教师对此相对淡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没有兴趣的专业学习已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障碍。在高考中,根据分数而不是学习兴趣来确定专业仍然很常见。大学期间,专业的更替取决于成绩而不是兴趣,这一现象很难改变。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数量少,素质低。许多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经验。
每个人都有创新和创业的基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提供更多最好的机会,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应该强调的是,创新可以在任何职业和职位上实现,因此应该鼓励每个人进行创新。然而,没有必要让每个人都创业。在计算毕业生的就业目标时,教育部门不应严格规定自主创业的比例目标。高校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时,也应慎重考虑是否将其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应用英语在哪个校区
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兴趣,营造创新创业环境,让具有真正创新创业热情、兴趣和能力的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团队。创业不能代替就业,迫使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两门课程就能解决的。它必须融入整个大学教育,并继续延伸到基础教育。这就要求我国对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发展,使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得以扭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我们不能只看结果而忽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路;与其强调唯一的标准答案,还不如鼓励学生发现得出更多结论的可能性;我们不应局限于课堂学习,而应将创新创业教育植根于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