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示范和指导的职业教育计划_一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职教规划书
2022-07-25 09:39:34文/《上海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近日发布,这是一项基于理性思考和科学决策的国际视野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面对未来世界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提高经济竞争力,特别是产业竞争力,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德国率先提出了“工业4.0”的国家战略,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国策。在这场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战略竞争中,核心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式,即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的信息物理系统,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的转变。
竞争的序幕已经拉开,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是职业教育。作为未来工业世界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人们必须具备跨领域、跨行业、跨职业的能力,才能适应制造业的转型和变化。因此,德国认为工业4.0意味着经济4.0、工作4.0、服务4.0、企业4.0和资格4.0,并进一步要求职业教育4.0培养相应的职业人才,以突出未来职业的融合性、扁平化、人性化、跨境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德国明确指出,工业4.0是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一个机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中国经济最具全球视野和竞争力的地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领跑者,认真审视培育和适应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四新”的新模式和高素质劳动者和职业人才在劳动力市场的新需求,制定了《上海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
该规划指导思想明确,编制思路清晰,目标定位准确,体系框架完整,实施措施具体,保障条件坚实,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典范。
乐山市旅游学校电话
《规划》是基于国际视角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突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点——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将建设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规划》在借鉴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职业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上海职业教育要以构建开放、互联、包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的各种发展需要,培养大批知识型、发展性职业人才,支持上海乃至全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划》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视野开阔,进一步与中央“一带一路”大战略相结合,使《规划》更具战略渗透性。
该规划是基于理性思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强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素结构——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规划》认识到,要根据上海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变化和教训,理顺上海市中高职教育的规模、数量、办学结构和专业布局,构建多层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劳动力就业的紧密结合。《规划》明确指出,要继续开展初级职业教育,进一步稳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到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量预计将达到14万人左右,到2030年,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规模将保持稳定。这是一个符合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和实际劳动结构需要的准确判断。如果将初次就业年龄推迟到24岁,那么对于《中国制造2025》中急需的年轻专业人士来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失误。作为经济最发达的大都市,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理性战略选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终身学习为基础,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随时外出就业,并可以根据个性发展的需要随时返校深造,使计划更具创新性。
该规划是建立在科学决策基础上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规划,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动力密切相关——与经济需求密切相关。根据上海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规划引导高职院校结合新技术、新业态,积极增设新专业,调整高污染、高能耗、中低端劳动密集型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相关专业,实现专业产业与中高职院校的对接。中高职院校1500个专业点统一为18大类,对应国民经济79个专业类别中的20个行业类别。在此基础上,调整优化了14个专业门类的总量和结构,引导全市区县高职院校按照重点培养、稳定发展和优化调整三种类型,因地制宜,形成专业和学校发展特色,从而实现教育内部的纵向衔接和劳动就业的横向一体化,结构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可操作。
总之,上海的规划立足于国际视野,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适应性、现代性和系统性。预计上海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再次成为国家的“标兵”,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作者:姜,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成都市机电工程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