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2022-07-25 08:45:30文/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任务,是高职院校发展自身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十二五”期间,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指导专业目录(试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依据,按照“瞄准市场,积极适应;优化结构,适度规模;强化内涵,着力提升;突出特色,重塑品牌”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在改造传统专业,增强特色优势的同时,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男生学什么技术好?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设置专业
根据中国(绵阳)科技城和国家建材产业发展规划,学院调整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开设新的专业。到“十二五”末,高职专业总数已达到51个,涵盖13个行业门类,连接30个行业。其中,有5个国家示范性建设专业项目,材料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3个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软件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2个专业完成了国家“提升专业服务业能力”项目建设,“材料工程技术综合改革”项目被列为“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省级重点项目。2015年,学校入选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建筑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物流管理、服装设计等四个专业被确定为首批试点专业。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四大专业制定了《使命宣言》并上报教育厅,成立了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目前,四大专业学徒制试点工作正在按照《使命宣言》逐步实施,进展顺利。
同时,学院不断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根据当地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的需求,以工程专业为主体,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专业,积极加强专业间的交叉融合,以嫁接为主要途径,新增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十二五”期间,新申报开放了服务于建材产业和绵阳科技城支柱产业的应用化工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物联网技术专业,以及软件应用、艺术设计、,服务于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行业的电商物流专业群,以及近年来申报的路桥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等专业,加强了建筑智能工程技术等工程专业,以及服装设计等工业设计专业,家具设计和印刷设计。
实施“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促进专业内涵建设
2012年,学院结合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针对学院实际情况,全面实施“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以国家示范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评价要求为标准,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重点建设8个特色专业;建设100门高校及以上优秀开放课程(20门优秀视频开放课程和80门优秀资源开放课程,其中国家级1门,省级10门);培养30支校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其中国家级1支,省级3支),培养30名校级以上知名教师(国家级1支,省级3支),建立有300名稳定兼职教师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8个以上校企深度融合的开放式实训室(基地)。
绵阳市的教育怎么样
“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批准建设8个特色专业、88门精品开放课程(68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门精品视频开放课程)。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校企共建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50门,出版教材104册。先后完成了学校物资准备与控制、制造技术、电子产品生产技术等10多个开放式实训中心(基地)的建设,环境艺术设计校企合作工作室(其中电气、电子及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和物流综合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扶持项目),学校实验实训室和专业教室增加到170个;与中科院、长虹集团等五所企业共建“工厂中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增至182个。
整合资源,建设校企,开放学校
2012年,学院牵头成立绵阳职教集团和绵阳职教研究中心,加强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协会、学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产业企业为支撑的多元化办学体系,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学院利用绵阳科技城丰富的科技产业资源和建材产业特色资源,积极加强与长虹电子、九州电器、万达电器等龙头企业、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联系与沟通,中联重科水泥等行业,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形成了“政、校、企、研”一体化、合作互动、互利共赢、共同培养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的开放式办学形式。
盐城机电有哪些专业
四川省卫校和四川省卫生学校
绵阳职教集团成立三年来,通过建立工作交流、对话、协作、资源共享和交流机制,搭建正常的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在集团框架下,学院及相关专业牵头成立了以行业专家为主体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材料、建筑、旅游等五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高职院校专业委员会,以专业共建为重点,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或“定向式”人才培养、“双师型”优质师资培训、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企业员工培训合作开发新专业等领域积极开展了办学合作;同时,学院各专业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纽带,积极引进相关行业和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配合教材编写、教学资源库建设,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使专业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对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的需求。
“十二五”期间,学院还积极探索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建设,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鄂盛水泥集团合作,开设了两个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试点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探索“3+2”五年一贯制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绵阳财经学校等6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探索中外合作专业建设,与加拿大北大西洋大学合作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双报名、双学籍、双学历”专业。
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简章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专业服务业能力显著增强
为区域工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学院坚持“继承建材行业优势,融入科技城建设”的专业建设理念。目前,专业结构已从原来服务于少数几个行业的专业群体,发展为服务于国家建材产业和科技城建设,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柱产业的多优势、特色专业群体。其中,材料专业群涵盖水泥技术、玻璃技术、陶瓷技术、混凝土技术、工业分析与检测、复合材料加工与检测等多个专业(方向),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增强,继续保持全国高职院校的领先水平;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金融、旅游等专业群体对绵阳科技城经济、社会和支柱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华晨宝马汽车项目、旭红光电材料项目、上海国达水泥项目、共享通信集团绵阳投资项目等一批世界500强和国内大型企业投资的大型项目,提前来到绵阳考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将学院作为企业所需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社会服务取得显著成绩。学院坚持以中小微科技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为重点,开展协同创新、联合研究和成果转化。一批教师常年从事工业企业工作,其中机电工程系教师唐世友在今年“五一”前夕获得“绵阳市企业家领袖”称号。学校先后承担国家培训项目1项、省市级培训项目10余项、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项目多项。在过去的五年里,它已经培训了30000多名具有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的人员。承担了四川省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绵阳市中职教师培训等重大项目,承办了全国水泥行业化学分析和物理检验技能大赛等大型活动,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建材职业技能大赛、四川省高职院校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院大力推行“双证”制度,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5%以上。坚持以竞争促学、以竞争促教的原则,举办了“校企合作杯”首届学生专业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校园科技技能大赛,鼓励和支持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100多场国家级和省级技能竞赛。近1000名学生获得了奖项,其中包括108项国家奖项。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数据,高校毕业生各项素质和能力的优良率达到90%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和欢迎。就业率每年都很高。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涌现出一批新型人才模式。(陈丽媛)
成都城市轨道专业有哪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