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150年:探索与创新(我国职业教育造就了一大批)
2022-07-25 06:49:26文/日前,在“埃弗特支柱杯”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上,一名女生专注于操作。在未来大国工匠的竞争中,女性不会低于男性。(本报记者鲍晓农摄)
从1866年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学校福州马尾船务学校成立到今天,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150年的发展历程,从被鄙视的小技能到受尊敬的大国工匠;从个人的生存需要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15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规模、质量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曾经的“野百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沉醉于盛开美丽的春天。
从少到多:从一所航运学校到1万多所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的汽修技校
福州马尾船政学校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具有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工业学校,培养了我国第一批船舶航海专业人才,成为职业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航运行政文化的独特内涵具有超越时空、反映时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积累了积极因素。
学校各专业学生除学习外语、数学、几何等公共必修课外,还需学习相关专业的基础课。这种课程设置将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分为两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使学生的学科知识得到均衡发展。航运学校的办学体系不是工厂办学或校办工厂,而是基于厂校一体化的整体规划。课堂教育与生产实践充分联系,教学角色具有“双资格”的特点,既是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师,又是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学生培养模式具有“双轨制”的特点。它不仅是在课堂上获得相关专业知识的学生,而且是接受劳动和参加技能培训的学徒。这种厂校一体的办学体制,产、学、研相结合。由于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该校制造专业学生在建校五年后就具备了独立制作和指导施工的能力。务实的办学模式和各专业均衡互联的课程体系,使许多学校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栋梁。独特的“船政管理模式”对同时代其他高校的办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明确了技术人才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和首要任务。1952年,全国有22所技术学校,15000名学生。1958年,业余勤工俭学教育制度兴起。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这种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重视成人继续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业和城市职业学校的建立,改变了我国单一的全日制教育结构,同时也为以后建立新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后,国家急需大批技能型人才和技能型工人,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中央政府提出增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中等教育中的比例,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在中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199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体制、实施和保障条件进行了阐述,将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小编、中学和高等三个层次。该法的颁布实施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已经开始从强调改革和调整向注重规模和内涵并重转变。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不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保障,重点支持建设1000所国家级中等职业示范学校和200所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实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免学杂费政策。2016年,中国有130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和1300多所高职院校,占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半。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投入和政策体系支持,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1招生计划
品质由下而上:从传承学校小手艺到服务行业大手艺
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
在职业学校出现之前,传统的家庭作坊依靠父子相传。职业学校的出现使从业人员从过去谋生和养家糊口的小工匠变成了服务于行业发展的技术和技能人才。当前,新学徒制、职业教育集团化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的出现,有效地促进了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手工业作坊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生产秩序。技能通过家庭一代一代地传递,并且只传递给特定的继承人。政府教育具有显著的阶级性和集中性特征。工匠们继承了家庭作坊的专业世袭制度,并为政府工作了几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人力不足,官方作坊开始投资临时工匠。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行会教育开始出现。学徒制逐渐从私人性质转变为公共性质。师徒之间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行会教育中盛行的父权专制往往使师徒关系被比作父子关系。除了教授学徒技能外,师傅还承担了一定的职业道德培养责任;学徒不仅要专注于学习技能,还要照顾师傅的日常生活。这种稳定的学徒关系通常会在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持续下去。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使传统学徒制渗透到各行各业。
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现代社会。大规模的集体生产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善和课堂教学体系的出现,推动了原本由少数人组成的精英教育向大众的转变。传统学徒制经历了辉煌、衰落、重复和变革。它并没有随着学校教育的兴起而消失,而是以不同的形式继续存在。以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国家在吸收传统学徒制优势、整合学校职业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国也在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形式。从早期“学洋务、练洋务”洋务派的建立,到后来出现“以工助教、以教促工”的实业教育思潮;从抗日战争时期“培养适应抗日战争需要的各类专门技术人才”的战时教育方针,到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国家大建设所需人才”的中等技术教育和技术教育体系的建立,然后对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两劳两教”的半工半读教育思想,在历史的进程中,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正在不断转变和创新,向“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发展,不断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充分体现了探索权力之路的教育价值。
四川的护理专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成为制造大国的征程中,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创造的核心竞争力和关键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制造文化就是工匠文化。中国已经从农业国转变为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国。从业者卓越的“工匠精神”尤为重要,职业教育需要在其中发挥作用。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是大专吗
从弱到强:从弱到完美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渐从被视为劣等教育的偏见观念转变为制度建设。从业者的地位也从需要谋生的熟练工人转变为国家建设中的熟练人才。
伴随洋务运动而来的实业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和航海人才,职业教育有了高水平的开端。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船政学派的“学艺”大多被视为“奇才”,并没有得到主流观念的广泛认可,只是作为挽救垂死的封建制度的工具。辛亥革命后,中国职业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917年,黄炎培等人倡议成立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提出职业教育应“追求个性发展”和“让失业者有事业,让就业者幸福”。这些在当时颇有影响的职业教育思想,极大地冲击了“一切都是次的,只有就读才是高的”的传统观念,并首次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个人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
四川汽修专业最好的专科学校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与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的职业教育思想得到广泛尊重。改革开放后,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宣布,要建立普通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教育。1991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建立立交桥,提出高中普通职业教育规模相当的目标。因此,中等教育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实施中学后教育分流,建立与其他教育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千零二年,《国*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继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之间建立人才增长“立交桥”。重点论述了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的衔接,提出了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或继续深造的比例,以及高职院校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实施路径;允许职业技术学院或高等学校在前三年的教学中使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3+2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已从整体衔接转变为分段发展。2014年,国*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开始从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变,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从终身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提升密切相关。中国第一所职业学校诞生于150年前,几乎囊括了现代职业学校的所有成长基因和发展要素。当前,中国乃至世界都处在一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但正如没有职业教育就无法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一样,在新时代的曙光下,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职业教育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5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救亡图存、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将引导我国职业教育更加全面地发展。
作者:李,刘,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