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及社会需求状况_2022年全国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节选)

2022-07-24 06:05:15文/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办学高职院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促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并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做出了具体安排。为了客观评价国家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推动高职院校不断改革,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院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2022年,上海教育科学院受国*院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委托,评估国家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并形成评估报告。

1、 评估过程和特点

    本次评估是自2016年首次开展以来的第二轮评估。评估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数据收集阶段(2022年3月至7月);二是学校自评阶段(2022年8月至10月);第三,省级评估阶段(2022年8月至11月);四是总体评价和报告撰写阶段(2022年8月至2022年5月)。

    本次评估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四川省有多少卫校

成都铁路工程学校百科

    1、指导明确。本次评估侧重于“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在反思传统教育评估的基础上,设计了20个评估指标。

    2、强调客观性。评估主要通过在线评估和不上学的方式进行。重点以高校填报的相关数据为主要依据,辅以公共统计数据、高校网站数据、自我评价报告等相关材料。

    3、坚持公正。将机构设置标准作为评估的基本依据和主要参考。一是按照《高职院校设置标准(试行)》和《普通高校基本升学条件指标(试行)》要求的设置标准和资格标准进行考核。如果没有相关标准,则根据所有学校数据的中位数作为基线进行评估。

    4、注重信誉。为了避免数据极值引起的平均值波动,用数据的中值代替平均值来优化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评价,通过找出高于中值和低于中值的分布来进行客观评价。

    5、突出有效性。通过分析20个指标和81个采集点,并通过定量处理等方法不断拟合,本报告从学院发展能力和服务贡献能力两个维度建立了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评价模型。该报告以1264所高职院校的分数为基础,聚类形成高职院校适应各省社会需求能力的综合指标,并形成聚类分布,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区域学院评价。

2、 基本评估

    (1) 升学条件明显改善

    2022年,全国高职院校招生350.7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在校学生1105万人,比上年增加22.1万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仪器设备平均值达到1万元,比2015年增长12.6%。近两年,139所高校教学仪器设备平均值增长50%以上;376所高校教学仪器设备平均价值超过12000元,是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基本升学条件最高标准的三倍;151所高校学生教学、辅助和行政办公楼平均面积超过32平方米;50多所高校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万兆,623所高校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gb,284所高校开设100多门在线课程,561所高校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

    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专任教师培训和企业实习作为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的重要措施,鼓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担任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2022年,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专职教师48.2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高级职称教师14.5万人,比上年增加8000人。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从2015年的52%上升到54%,有259所高校,70%以上;兼职教师达到15.9万人,规模保持稳定。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绝大多数专业董事在企业工作,45.0%的专业董事在企业工作三年以上。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

广西区国资委网站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

    「二」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增多

    2022年,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68万个,近300所高校年均校外实习实训时间超过500小时,160所高校开展订单实训专业,占比超过50%,近300所高校和企业的订单学生超过在校学生总数的10%。初步发挥创业教育的主体作用。

    2022年,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总值61亿元,比2015年增加17亿元,学校平均值493万元。企业将设备投入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有使用权,但不计入学校固定资产,成为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学院兼职教师总数15.87万人,年教学量2062万学时,相当于全日制教师年工作量3万多人;864所高校兼职教师的教学量超过5000学时。高校兼职教师年工资总额达到13.91亿元,872所高校兼职教师年工资总额超过30万元。企业兼职教师将行业发展的最新概念、技术、生产过程等要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提高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三」 不断提高适应产业发展的能力

    高职院校注重专业设置和与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对接,共有3.7万个专业点,其中58.5%对应地方支柱产业,覆盖学生569万人,比2015年增加23万人。

    服务新兴产业和民生需求的专业发展迅速。2022年,服务于新行业、新设备和新驾驶员的专业积分数量显著增加。金融与贸易、设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卫生等专业门类学生均超过100万人,相关专业平均分分别达到5.1、4.0、3.8和1.4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专业点12000多个,服务民生的康复护士护理、医疗保健、养老等专业点3126个,这些专业的发展壮大满足了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

    「四」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成都五月花技师学校有什么专业

    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方面,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加强社会培训,促进终身学习已成为高职院校服务领域发展的特点。2022年,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收入超过50亿元,比上年增加6亿元,普通学校达到400万元,其中57所院校横向技术服务金额超过1000万元,比2015年增加31所;21所高校垂直科研金额突破1000万元,比2015年增加14项。

    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中小城市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数量增加,促进了本地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发展。2022年,有146.7万毕业生留在学校所在地直接就业,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58.3%,比2015年提高6个百分点;79.4%的毕业生就业于专业相关岗位,比2015年增长4.5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和基层就业177.3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0.5%,比2015年提高5.8个百分点。

    「五」 高职院校正在成为教育扶贫的生力军

    中西部地级市高职院校的布局,为教育扶贫奠定了基础。在新疆、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有36所高校,在校学生总数超过18万人。46%的毕业生在当地就业,丰富了深度贫困地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人才队伍,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积极落实东西部扶贫合作的要求。山东、广东、辽宁等14个省的高职院校承诺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招生合作计划,为贵州、广西、甘肃等10个中西部地区安排12万个专科招生计划;上海制定了对口支援全覆盖实施方案,发展了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促进了喀什高职院校的发展。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率先组织内地多所知名高校的优势资源,帮助南疆多所高职院校,形成了“m(大陆多所名校)+1(新疆农业职业学院)+n(南疆多所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扶贫合作新模式。

    「六」 实践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2022年,高职院校共有实习基地60600个,平均每个专业1-2个,较2015年略有增加;学校实践教学站504万个,学生平均约0.5人,基本满足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发展。

成都实验商贸管理学校地址

    高职院校实践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022年,全国55%以上的毕业生获得了国家颁发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扩大了他们的就业和创业技能。高职院校毕业生直接就业率达到90.7%,自主创业毕业生超过3.5万人,占1.3%。高职院校为我国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有哪些学院

3、 主要问题

    “显著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是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与上一轮评估相比,虽然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有所提高,但仍存在服务能力整体不足、服务能力不强、服务能力不强、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服务能力薄弱的高校很多

    400所高校政府每年购买各类服务金额不到1万元,300所高校每年技术服务金额不到1万元,2015-2022年近450所高校垂直科研累计金额不到5万元,500多所高校在三年内未收到横向技术服务量,服务贡献能力不强或与办学基本能力水平不匹配。

    「二」 部分高校办学基础薄弱

    90多所高校的学生人数低于2000年的设定标准,其中公立高校占40%;约一半的高校教学、辅助和行政办公楼的平均面积低于合格标准,其中70%是公立高校;80多所高校学生人均教学仪器设备价值低于合格标准,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分别占一半;100多所高校的实践教学站平均数量不足0.2个。发挥企业合作教育作用的能力不强。750多所高校拥有的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价值不到100万元,50多所高校的专业只有10%有企业兼职教师授课。

    「三」 投资不平衡问题依然严重

    公立高职院校的办学投入仍然存在不平衡现象。与2015年相比,11个省年均学生财政拨款低于4000元的公立高校数量有所增加;同年,170多所民办高校的资助者投入不足100万元,人均年财政投入中位数仅为400元,近70%的民办高校投入不足1000元。公立高职院校的年平均学生财政拨款水平不应包括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要求支付后退还给学校的学费,但一些省份仍将学费纳入学生平均财政拨款水平。

    「四」 教师总数不足,结构不合理

    专职教师总数不足,师生比例不达标。近70%的高校师生比超过18:1,近30%的高校师生比超过23:1;全日制教师不足70人的高校有30多所,专任教师不足2人的专业点有1500多个。教师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低,部分高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10%;高职院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仅为30.1%,12个省的比例甚至低于当地普通高中。

4、 对策与建议

    (1) 建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修订基础升学条件指标标准,引导高职院校提高基础办学能力和服务贡献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加快,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对高职院校的基本能力和服务贡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设置标准(试行)》和《普通高校基本升学条件指标(试行)》已难以满足当前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修订,围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这一核心目标,适当完善一些设置标准,适当提高产教结合效率、校企合作、社会服务、信息化教学等指标,发挥标准的导向作用,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巩固办学基本能力,提高服务贡献能力。

    「二」 对地方政府的建议:确保办学投资,夯实高校基础,优化政策环境,激发高职院校的服务贡献

    一是要加大对薄弱高职院校特别是基础升学条件不达标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加大投入,改善基础升学条件,实现精准帮扶。推动公立高职院校有效落实生均资助制度和政策。二是要充分认识产业发展升级、人工智能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及其对高职院校教师数量和素质的更高要求,协调有关部门,有计划地增加教师数量,配置专职教师。三是要把产教融合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规划产教融合的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施方式和重大项目,把教育优先和人才纳入各项政策。

    「三」 对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优化高校专业布局,加强政策落实,完善教师评价和聘任制度,引导高校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一是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科技发展和人才需求结构,优化高职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引导高校加大对部分资源不足专业的投入,确保办学资金和基本升学条件达标。第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与聘任制度,适当提高高校教师评价与聘任的权威性。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认定标准,统筹安排教师创业实践,加强兼职教师考核评价,提高高职教师素质和结构。第三,引导高校树立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双重基本定位。

四川信息职业学校每年分数线

    「四」 对高职院校的建议: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基础条件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加快提高级技术职称术服务和研发能力

    一是要确保基础设施和专业教学设备的投入,改善办学基础条件,积极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确保专业教学教育的有效发展。二是贯彻落实《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习条例》,合理安排和配置教师教学和企业实习,建立教师与企业人员双向沟通机制,提高教师素质。三是树立社会服务意识,建立紧密连接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加强围绕产业需求的实践教学,完善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基础的培养体系。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