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坚持诚信创新融合“五色”(守正创新,铸魂育人)

2022-07-24 02:21:50文/

松岳辽阔,江河浩瀚,中原肥沃,黄河滔滔。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有着87年光荣办学历史的高等学校,它走过了历史的浓雾,来自改革开放的大潮,既交织着郑州电力人才的光荣与梦想,也沉淀着郑州电力人才的思考与坚持。回顾办学的各个历史阶段,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与时俱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相呼应。形成了“严谨勤奋、敬业乐群”的良好校风和“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学风素质。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优美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电力教育领域乃至全国职业教育领域享有较高声誉。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首批高职院校特色学院”、“河南省省级优质高职院校”、“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

成都师范学院幼教

四川天一学院简介

“三教”改革

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背景

学校坚持把深化“三教”改革作为当前需要和长远规划,对接电力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的“三教”改革,着力做好道德建设和育人工作,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有用的、严谨的、勤劳的力量“工匠”和中原灿烂的使者。

坚持“教师”为教育之本,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重点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和模块化教学改革,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级技术职称能、创新型的教学队伍;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自然优势,打造校企共享、共同教育的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以企业生产发展为导向,构建模块化、团队化的教学科研机制。

聚焦守正创新

坚持以“教学法”为教育手段,创新“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控、学习情境分析、学术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与创新。

坚持把《教材》作为教育大纲。在整合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和使用新型活页教材、手工教材和立体教材;根据“1+x”证书要求,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技能竞赛项目纳入课程,规范教材选择;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智慧职业教育、清华在线等平台,积极开展在线教学资源建设,全面拓展教学资源应用。

二千零二十年,学校被批准为河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体建设单位;入选“智能制造领域中外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首批预科院校,当选为“国家云金融职业教育集团”副董事长单位,当选为河南省5g应用产业教育融合联盟副董事长单位,加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海尔职业教育集团(国家级)理事单位;完成19类“1+x”证书中47份证书的备案。配合动力银行指导委员会完成三个专业本科级职业教育试点专业的相关示范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获2022年河南省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产教融合

为一体化发展、协同教育增添亮丽色彩

“五位一体”,创新教育新模式。2022年,学校牵头成立河南电力职业教育集团,列入国家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形成了校企共建、课程共享、教材编辑、教师共享、基地共享的“五位一体”和“双元”教育模式,构建并完善了“底层共通、中层共享、高层分离、模块互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完善对接产业,动态调整,建立专业群体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完善机制,打造“一个品牌专业群体、三个特色专业群体”,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充分发挥专业群体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2022-2022学年合作企业只有202家,订单培训104人,支持兼职教师169人,联合开发课程123门,联合开发教材14部,接受在职实习847人。企业聘用在职实习毕业生的比例为69.28%。

“同步发展”,激发新的增长动力。学校以新员工、管理者、技术技能和人才为重点,依托企业网络大学信息平台,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资源,创新“互联网+培训”模式,形成“线上线下”双驱动学习模式,打破固定学习模式,服务于员工终身学习。同时,以服务型企业发展为目标,根据电力企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等级评定标准和等级评定等级,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评定中心提供技术支持,高质量完成电力企业各项技能水平考核。2022年上半年,学校组织了13次短期培训,共906人,综合满意度为99.4%。完成“电力企业相关法律知识解读”在线培训品牌建设,共有20个视频微课程,共16673人参加。举办了36个在线培训课程,培训了3065人。推动学习项目83个,使用课件260个,共有27074人参与学习。

“产、学、研、用”打造新型驱动引擎。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利用学校应用技术研发优势和技术转型的桥梁作用,打造“线上线下”、“产学研用”合作相结合的应用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以及大中小企业的整合。学校先后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电气工程研究所、河南龙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学校、银行、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以电力行业为重点,大力开展技能和人才短缺领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近三年来,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core等3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一批教学科研项目获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省部级垂直课题和水平技术服务项目90余项。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贵阳二十五中学是重点中学吗

提炼技术人才、高管创业和成功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动态完善和形成与社会互动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模块,挖掘和丰富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依托专业技能和名师工作室,构建“平台+导师”的创新组织教育体系,开展专业指导,实施创新引导,出色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的需求高度契合。学校对接能源转型升级,向学生开放共享“科技创新”中心、实训基地、实训工厂,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实践创业实训团队,开展模拟创业等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培训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等。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学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激发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双创”平台,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互联网+”新业态,服务学校优质发展规划,形成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学校创业在促进高质量就业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6.08%、96.60%和96.29%,居全省和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就业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国家电网公司现有毕业生500余人,其中河南省电网公司聘用大专毕业生占95%以上。

资阳市汽车职业学校

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第三方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解决方案专业机构麦可思的数据显示,该校近三届毕业生的月收入水平和就业满意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职业期望的重合度稳定。学校在全国各类学生技能竞赛中获得了数十项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国家级技术专家、“核电工匠”、“深圳十大优秀青年”王、国家电网公司十大服务明星、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石新林、河南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孟湛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电气丝绸之路

德阳黄许职业中专学校图片

打造电力职业学校人才服务特色

学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校企交流协会中国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被评为首批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京师国际学院”之一。按照“引进来、走出去”国际合作项目的要求,合作学校取得了丰硕成果。

国际合作与交流,构建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20世纪90年代,学校积极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加拿大红河社区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结成友好院校,互派访问学者进行学术和科研交流。2003年,引进澳大利亚TAFE体系开展职业教育,实施了四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过去的16年里,培训了6000多名学生。先后与美国、德国等国10多所高校和企业开展人员交流和项目开发合作,拓宽办学视野,取得丰硕成果。它是澳大利亚的Tae证书培训基地(奇斯蒙学院)和国际英语水平测试ITep考试培训中心。

服务“一带一路”,提升科技人才服务价值。2022年,学校“中尼电力丝绸之路学院”海外办学合作项目经河南省教育厅正式批准备案,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首个以“电力”命名的海外办学合作项目。根据中国企业对尼泊尔电力人才的需求,本项目将郑州电力学院优质教育资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供配电技术”建设成为国际专业标准,培养当地电力人才,为华侨企业提供电力人才支持,凝聚力量服务“一带一路”,打造教育命运共同体。“中尼电力丝绸之路学院”的成立是该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又一重大突破。同时,也是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的具体行动。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立足电力行业特点,紧跟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国际稀缺人才和本地化人才的培养,不断寻求优势专业、特色专业等教育资源的输出。

智慧校园

突出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整合

守正创新,铸魂育人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施。学校坚持以校园网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重点建设资源、信息交换和业务应用系统,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优化学校数字建设顶层设计,加快智慧数字校园建设,稳步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实现校园数字化、智能化,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教学管理等资源。学校升级了智能校园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为全体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重点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推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改革;加强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和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实现电力系统高职院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分析决策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推进学校管理改革,使智慧数字校园建设真正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全过程。2022年以来,学校更新优化了智能校园门户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设了数据报表显示、校园自助打印、实习管理平台等信息系统,完成了学生工作系统和人事系统的版本升级,实现了基础数据的实时共享。在线运行私有云硬盘、访问报名和其他信息系统。

虽然路很远,但你走的时候就会到;虽然事情很难,但一定会成功的!我们要更好地把“时间表”变成“时间表”,集中精力、攻坚克难,努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郑州电力学院院长杨建华)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