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改革提高专业实力_教学工作创新
2022-07-24 02:11:17文/金堂县城关中学校
四川理工技师学院官网首页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重庆电力学院电厂与电力系统专业(以下简称电气专业)队伍顺应了“信息技术+专业”的时代需求。自2006年被确定为第一门国家精品课程《电气工程》以来,课程资源建设随着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更新。2016年,“电站与电力系统专业教学资源库”获批重庆市首批教学资源库;2022年,成功获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重庆电力学院电气专业教学资源库倡导的“4+1”顶层设计,将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促进了信息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专业整体实力。
成都卫校护理专业
“四分馆一平台”顶层设计促进电气专业教学改革
团队与23所高职院校、3个行业协会、48家企业和2家出版社合作,组建了电气专业共建共享联盟。按照“4+1”即“四个子库一平台”的顶层设计,规划电气专业和资源库的建设与发展,以资源成果丰富专业教学,提升专业联盟整体实力。
形成专业园林分馆,完成专业人像
在中国电力工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了电厂与电力系统专业共建共享联盟。通过校-校合资和校企合资共同组建的专业教学委员会,电力专业标准和技术标准相互衔接,高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各学校特点,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课程标准、实训标准、岗位实习标准等,形成专业园区分库,完成专业人像。
建设学习资源分库为电力行业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服务
为适应“学与教”资源库的功能定位,服务于电力行业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构建了能力提升课程体系。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粒度资源”的建设逻辑,构建学习资源子库(包括2门专业基础课、8门专业核心课、8门专业发展课、10个技能训练模块和3个技能竞赛事件)。
创建特色资源子库,实现交互式仿真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生产场景和设备维护场景,还原真实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并利用虚拟现实沉浸技术实现交互式操作仿真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习者能够体验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工作环境,并深入了解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规范、工作流程和生产标准。
开发职业需求子库,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
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术培训、科研合作、工程服务等方面“共建共发”,共同开发职业需求子库(包括4个企业培训模块、2个“1+x”证书课程、3个“一带一路”板块)。
利用专业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应用技术推广和技术转移转化,形成“人才共育、流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享”的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成功申请了重庆市高职院校智能配电网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融合。
广安市渝工职业技术学校
开展“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推进“三教”改革实施
职教云2.0教师基于“智慧职业教育”资源搭建共享互动学习平台,自主搭建课堂教学所需的个性化课程,与云课堂-智慧职业教育app合作,以多种方式呈现模糊知识点和琐碎抽象的技能点,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在各级微格班竞赛和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奖,有3门课程入选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课程出版了新形式的立体教材,推动了“三教”改革的实施。
多层次创新措施引领电气专业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建立专业共建共享联盟,完善资源建设监督机制
控股、企、校建立电气专业共建共享联盟,建立项目建设管理、质量评价、资源认证标准、资源交易等监督机制,创新“积分制”资源交易机制和学习成果互认机制,为专业和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自贡初中哪个学校好
苍溪县嘉陵职中
规范人才培养规范,满足行业需求
通过联盟的共同讨论,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写电气专业标准,联盟课程团队将共同建设标准化课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规范人才培养规范,缩小高校专业课程建设差距,解决高校之间的信用互认问题,确保人才培养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坚持智能集成,构建虚拟电力系统
联盟以现代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共同打造了一批具有仿真性、交互性和趣味性的虚拟仿真系统,解决了电力系统中“不可接近、不可见、不可移动、难以再现”的实训问题,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教学条件的高职院校的需求。在特色资源中,“电力科普馆”和“职场体验馆”满足了实习实训基地、生产场所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了贡献。
形成资源与专业建设互补的典型模式
“4+1”资源库顶层设计在专业园区、学习资源和职业需求的子库中有序呈现专业建设成果。通过智能职业教育平台,引领电力技术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建设与资源库建设同步共振、相互促进。
(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