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石油学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打造“三进三拓”产教融合教育平台
2022-07-23 11:32:59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营造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承德石油学院坚持“学技术不好玩,学技术不明显”的办学理念,积极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历史悠久、合作基础好、升学条件好的服务石油行业的优势,深入推进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三进三拓”产教融合教育平台,大力推进“骨干企业进学校、科技平台进专业、技能大师进课堂”,鼓励“实训基地建设延伸到石油生产一线,课堂教学延伸到石油企业实践,素质教育延伸到石油文化传承”,形成石油企业长期合作模式,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之路。
一、骨干企业入校,搭建多元化协同教育平台
校企合作共赢,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教育机制。河北石油石化职业教育集团是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同组建的。集团吸引了中石油旗下两家骨干企业的参与,围绕行业对高科技技能人才的需求,整合教育资源,推动石油石化职业教育走集团化道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750万元,与学校共建“石油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培养基地”,努力培养混合所有制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深入推进与华北油田、冀东油田、大港油田、中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等60家骨干企业的全方位合作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配方、岗位实习、订单培训、现代学徒制到校企研发中心的合作是渐进的。
二、科技平台融入专业,打造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成都的铁路学校
学校以新技术为导向,与石油企业共同搭建科技平台,将行业需求、学校教育和技术研发联系起来,形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创新能力。目前,学校已与中石油合作共建了仪器工业研究院、石油勘探开发虚拟现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体测控重点实验室、油田化学药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油气田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个平台连接多个骨干专业,引导专业学生进入科研团队进行研究,实现“参与实践孵化”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近三年来,学校依托上述科技平台,组建了五支以上的科研团队,为相关石油企业服务,带领一万五千多名专业学生参与石油石化科研项目。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500余项,创造产值近2亿元,实现办学成本330万元,授权专利143项。
四川省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中医专业
表一校企合作技术平台运行情况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1招生简章
序列号 | 名称 | 数量 | 对接专业团队数量 | 参与人数 |
一 | 仪表工业技术研究院 | 省级 | 十八 | 三百二十 |
二 | 油气田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十五 | 二百一十五 |
三 | 流体测量与控制工程实验室 | 省级 | 八 | 86 |
四 | 石油勘探开发虚拟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八 | 一百一十 |
五 | 工业数据通信及自动化仪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 省级 | 十二 | 二百零六 |
六 | 油田化工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十 | 十四 |
达州全星职业技术学校专业
三、能工巧匠走进课堂,工匠精神促进人才培养
南充外事学校学费多少
学校聘请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石油行业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成立大师工作室,让熟练的大师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感受和传承“工匠精神”。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冀东油田瑞丰化工公司研发中心主任乔梦占,共建创新工作室。聘请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尹达、新疆油田建设压力容器厂总工程师、国家青年岗位专家杨建强等“工匠”校友担任客座教授,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及其团队的领导作用,开拓创新,石油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探索“师导学生、跟随学生、师生共同创造”的培养模式,实践“企业出问题、教师解决问题、学生实践问题”的培养途径,建立技术技能人才传承机制。二零零零零年,三名学生在石油企业技能大师滕海波的指导下,获得了全国青年职业资格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前十名被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第二十届全国青年岗位专家称号。
攀枝花华森职业技术学校官网
四、实训基地建设延伸到采油一线,服务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
学校坚持以研发带动创新创业,以创新创业服务行业发展,实验室建设与石油企业应用相结合,努力解决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学校与冀东油田公司等企业在原油储量、节能降耗、天然气综合利用、污水生化处理等领域达成科技服务协议,并建设钻井液配制实训室,企业生产现场的环保液处理、油田药剂等领域。教师、学生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线上辛勤耕耘,共同攻克污泥处理、管道腐蚀、废弃物无害化等技术难题,其中仅“地下作业废弃物处理”就带来了不止一个。当年给企业带来300万元效益。同时,面对石油行业的发展,学校联合起草了《钻井液测试页岩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等3项国家标准、“金属管转子流量计”等2项行业标准、“智能燃气轮机流量计”等8项企业标准。
五、课堂教学延伸到石油企业实践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整合中石油专业资源,将专业放在产业链上,将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整合到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案例中,将专业教学从“做中学、做中学”转变为“创造做、创造探索”。学校与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吉罗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成立了SPE创新创业实验室、石化科技创新实验室、石油工程设计协会、创客空间。企业在学校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共同推进创业创新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作为唯一一所参加被称为石油工业的奥运会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高职院校,我们的学生团队与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几十所国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了竞争。自2022年以来,我们共获得五项一等奖、六项二等奖和一项三等奖。学校与中石油共建的“和合创客空间”于2022年分别被认定为市级和省级创客空间,2022年被列为“河北十大品牌创客空间”和“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并入选2010年“国家创客空间”。
六、素质教育延伸到石油文化的传承,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育“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是石油企业的文化精髓,具有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学校加强与中石油校企合作,充分挖掘“铁人精神”的宝贵德育资源,将大学生素质教育延伸到石油企业文化传承中,搭建起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桥梁,从校企合作中汲取“铁人精神”,融入“德艺并举、敬业乐业”的校风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石油每年投资30万元在学校设立“中石油奖学金”,促进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学校定期邀请合作石油企业进校进行文化展示和宣传活动,让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所有专业通过订单课程和现代学习进行合作学徒联合培训、实习培训班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石油企业文化;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突出“铁人精神”,引导学生继承文化、服务石油、贡献石油。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一线。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得到了雇主的高度赞扬。学校多次荣获全国石油石化系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承德石油学院教务处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