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高层次发展注入新鲜水
2022-07-23 10:20:59文/近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扬州工学院”)广泛发布“英雄帖”:领军人才安置费50-100万元,科技工程科研启动资金不低于20万元;优秀医生安置费20-6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不低于10万元。成绩认定后,还可以享受副教授待遇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人才聚集,产业繁荣,城市繁荣。扬州正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名城建设,需要大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杨工学院党委书记刘说,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从人才共同引进、人才共同培养、人才公开、人才共同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全链条上,寻找校地融合的契合点,创新思路和措施,边实践边提炼,逐步形成校本特色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地方共赢发展,企业和学校。
加强政策激励,打造人才聚集的“强磁场”
广泛分发“英雄帖”,真诚招贤纳士。杨工学院以诚信为本,在薪酬、配套政策等多方面做了充分的保障。近年来,引进高层次、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学校的常态工作。在工作中,学校不仅要争取政策和条件,还要争取环境和服务,用真诚的心寻找和吸纳全国各地的人才。2022年,来杨工学院参加测评并成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创历年新高,近30名医生来校面试并实现就业意向。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电话
2022年初,学校专门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承担引进、培养、管理和服务高层次人才的职能。今年4月,学校先后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考核管理办法》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办法》,形成了全面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的整体合力。
“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二级学院(系)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主体责任,提高了人才引进的有效性。”杨工学院院长陈表示,引进体系和人才融合的磁效应是通过平行考核和奖励创造的,这使二级学院充满了招收人才的热情。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营造留住人才的“生态圈”
幼师可以考四川音乐学院吗
如果环境好,人才就会聚集,事业就会兴旺。学校将积极做好“下半年”人才引进工作。近年来,学校从待遇保障、培训政策、跟踪服务等方面不遗余力地搭建了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快速发展的平台,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发挥了合力,创造了吸引、留住和使用高层次人才的优质服务生态圈。
2020年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四川省南充外国语中等专业学校图片
创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平台,建立分类明确、科学合理、服务发展的人才评价方法,解决不同人才评价中“一尺到底”的问题。为了促进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对教师进行了岗位分类管理,分为“教学型”、“教研结合型”和“科研型”三种类型。同时,职称评定条件也按三种类型设置。为了鼓励教师专注于重大成果的产出,在职称评审资格条件中增加了“例外条件认定”标准。取得标志性成果的教师可以申请直接认定和评价为副教授和教授。
建立高层次人才联系体系。学校党委和各二级党组织建立了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问题,落实他们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和建议,增强他们的自豪感;通过低层次和高层次就业、特级晋升等方式,疏通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渠道,为他们解决住房、子女上学等问题,提高他们的幸福感;我们将对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和约定的薪酬制度,增强他们的获得感。这些保障措施体现了学校爱人才、爱护人才的态度,使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家的后顾之忧,信心满满、安逸地做生意,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
“结算费60万元,享受副教授待遇,科研启动资金10万元。”杨工学院2022年“招收”分析化学专业的永博士表示,“我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学校的真诚。考虑到我的家庭因素,学校还把我的妻子介绍到了学校的艺术学校,解决了我的生活烦恼。”
拓展培训载体,创造优化人才的“新动能”
人才聚集是因为他们的职业。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关键是为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华和梦想的平台,创造一个有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释放军官的创业能量,用自己的职业留住人才。
学校构建了省、市三级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将学校人才链融入地方产业链,通过人才共同引进、共同培养、共享,实现学校与地方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链融合。通过实施“扬州创新、扬州创业”行动计划,积极搭建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平台,组织高层次人才加入科研机构和企业科研团队,促进其快速成长。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主力军,市级以上科研项目80%由高层次人才主持。
女生学美发前景怎么样
学校与扬州市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在市级科研项目中设立校企合作项目,通过遴选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建立市级博士后工作站,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还将人才送往扬州工业园区、科技局等部门进行临时培训,促进区域内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促进学校科研与企业技术需求的无缝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技术突破水平,深入中小科技企业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目前,学校在江苏省共有10名工业教授,13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真正做到了人才“用好”。
刘说:“在学校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新阶段,人才招收是推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加速器’。”,“吸引人才到学校只是人才引进政策的第一步。着眼未来,以机制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政策,使其在高校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是长远的基础”。
(数据和信息来源:扬州工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