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个方面着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_五方面着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议
2022-07-23 06:52:25文/编者按:职业教育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关系到民生福祉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经济时报》专门推出“聚焦职业教育发展”栏目,邀请国家高端智库专家,感受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脉搏,解决问题,建言献策,谋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技能型工匠和大国工匠”。这一部署为我国新阶段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方向,需要精心规划,扎实推进。
重点发展职业教育(1)
佘余、王
在新阶段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最直接、最密切相关的教育类型。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资源,尤其是技能型人才。它是中国人口红利的重要贡献因素,也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地位的重要基础。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推进,职业教育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劳动技能提高和新型工业化、帮助消除贫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美丽中国,促进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院多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强调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010年,中共中央、国*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它也是缓解劳动力供需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工教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推动了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的组织实施。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促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成都双流附近职业学校有哪些?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央提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宗旨,协调发展与安全,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任务也越来越紧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深化职业教育、工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2022 3月,国*院常务会议通过《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这一系列部署为我国新阶段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方向,需要精心规划,扎实推进。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完善办学体制、完善教育机制、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2022年,全国有职业学校11500所,在校生2857.1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603.7万人,占高中教育招生规模的41.70%;高职院校(专科)招生483.61万人,占普通专科院校招生的52.90%。但总的来说,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建设现代经济体制和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都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待解决。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校热门专业
一是职业教育区域布局不合理。受诸多因素影响,一些地方职业教育机构的布局、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仍按行政区划配置和管理,不能满足市场因素自由流动的实际需要,人才培养链未能实现与产业链的有效区域匹配。特别是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而大量高职院校不成比例地分布在县域和中西部地区,这不仅影响了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有效衔接,但也影响了在培训过程中教与学一体化的实现。
第二,职业教育的投资保障仍需加强。突出表现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平均成本往往低于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公共实践和培训基地的建设保障不足,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素养和技能的教师仍然很少,高职院校教师待遇保障水平不足,职称发展空间有限。
第三,校企合作教育机制尚不成熟。从学校方面看,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深入研究,根据自身教学条件设置专业,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企业角度来看,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大多数企业仍将校企合作视为额外的负担,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导致无法尽快将最新的行业理念、技术技能和专业素质传授给学生。校企合作配套措施不完善,实习培训水平低。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专业水平、能力结构、实践经验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就业困难或就业质量低下。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四川理工技师学院是大专还是中专
一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职业教育型教育定位,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完善一般职业住宿制度和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学院教育和本科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促进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资源共享、双向认证、垂直流动、学生学习成果等级交流。
二是优化职业教育发展布局。搭建行业人才数据平台,及时准确发布人才需求预测,引导各地区和高职院校科学设置专业、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加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供需联系和职业教育合作,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提高职业教育投资效率。实行与通识教育同等的高职院校学生平均资助标准,加大对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和基本能力建设的专项投入。改变资本投资状况,确定职业教育重点投资领域,支持职业教育投资与产业布局结构相适应。
第四,完善校企合作教育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教育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的校企合作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重构校企合作教育的利益结构。积极借鉴德国“双元制”等模式的经验,使更多的职业教育教学环节由企业承担,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在企业参与下进行评价。加强行业协会等组织建设,建立企业和实习生补贴机制。落实和完善产教结合企业制度,发展或恢复大型企业兴办职业学校。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入职任教制度,积极吸收企业参与教育质量评价,完善行业企业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
第五,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就业制度等方面的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完善劳动力市场等配套体系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企业制度和用工制度发生变化后,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替代制度,加强协会等组织建设,使校企联合办学成为一种制度,使职业学校的办学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其次,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消除社会歧视,提高应用技术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使职业教育成为获得体面技能工作的必要职业渠道,从而认识到职业教育的作用,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
乐山市招生办地址
(佘余,国*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一级研究员、研究员;王,国*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