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岗位引导多元化住宿”校外实践教学探索
2022-07-23 06:51:26文/校外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直接支撑着学生的专业素质、技术技能、创新创业等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为学生的成长和高端就业奠定基础。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来重视对提高校外实践教学有效性途径的研究与探索。通过打造专业、岗位、职业“三导”专业教育模式,建立了教、学、用“立体”校外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打造了专业、紧密、引导的“三型”企业导师团队,开展了校企“多元化融合”活动,创新“互联网+”评估和评价手段等方法和措施,对校外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评估,全面提高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路径。
创建专业、岗位、职业“三导”的专业教育模式
高铁乘务专业好就业吗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
南充市西充县张澜学校地址
学校启动了以专业介绍、岗位指导、1+n职业导师“三导”的学生专业教育模式。一个导游,导游专业。由院长、专业负责人、优秀校友和行业专家组成的教育教学团队,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质要求、基本职业概念和内涵、行业发展前沿趋势以及相关行业企业概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专业宣传,从而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专业内涵和职业观,引导学生走进专业大门,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第二,领导岗位。分析专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专业能力,开发一系列具有岗位特色的微视频,编写岗位引导课程,展示和实践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先进设备。学生进入实践岗位前,将身临其境地了解岗位特点和实践项目的知识、技能、素养等目标和要求、重点和难点、操作过程和规范、注意事项,从而明确实践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实习岗位,快速确定自己的发展定位,增强学生实践教学的稳定性,将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同学们很高兴,企业也很欢迎。三个引导,引导职业。“家庭搜索和配对”为新生提供大学学习和职业导师,一名学生配对n名导师。优秀的“导师”,如学姐、学长、助教、班主任、优秀校友和教师,陪伴新生开始新的学习生涯,帮助学生快速定位、找到正确的方向,避免走弯路,成长为人才。
构建校外实践教学“立体”评价指标体系
四川省崇州市矿产技术学校
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教”和“学”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用”的有效性。学校从导师教学、学生学习和企业使用三个维度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有效性的质量监督和评价指标体系。以畜牧兽医学为例,校外实践教学由三个阶段组成:认知实践(岗位识别,1个月)、生产实践(岗位跟随,3个月)和毕业实践(岗位置换,6个月)。在工作识别阶段,进入行业企业和识别工作特征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思想的增强。此时,学生入学不久,专业基础薄弱,但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们协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劳动,了解行业和岗位的过程和特点,以及他们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了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后接阶段,将理论融入实践,锻炼技能水平。其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技能水平的提高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边做边学”的综合技能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提高级技术职称能水平,充分了解行业、岗位和自身职业适应性,为进一步学习和就业奠定基础。在后填充阶段,融入工业企业和实现高端就业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企业就业满意度上。岗位实践的本质是就业实践。学生携带专业知识和技能,感受专业文化,体现专业精神,接受双向选择,实现高端就业。
自贡市釜溪职业高级中学官网
攀枝花学院自考本科
建设一支专业、紧密、引领“三型”企业导师队伍
企业辅导员的素质是提高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专业导师是指业内知名的教师和工匠。他们拥有独特的技能、生活导师和学习榜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贴身导师是指不仅指导学生的企业实践,而且以优秀的理论和技能参与学校课堂教学和专业课程建设的企业技术人员。他们是引导学生成长和成功的重要力量。导学教师是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企业岗位的任务和要求,帮助学生提高级技术职称能,是引导学生成长为人才的主力军。导师根据不同阶段的实习岗位和目标进行分配。在岗位认可阶段,“一师多徒”、岗位实践“一师一徒”、岗位实践“一徒多徒”。通过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三型”导师团队的共同努力,校外实践教学在组织方式、实践内容和技术技能等方面得到了优化和完善,提高了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开展“多元化融资”校企融合活动
首先,企业文化进入校园。邀请优质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职业讲座,开展有趣的企业知识竞赛,并在校园内设立企业奖、奖学金等企业文化活动,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心中,提高学生对企业的关注度和认同度。第二,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组织学生亲自参观企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参加素质发展培训和专业实践,感受企业文化、人文情怀、发展理念前景,实现文化教育、感人情怀和魅力。三是将实践教学融入企业文化。通过岗位识别、岗位追随、岗位接受者等校外实践教学,让学生融入企业文化,感受真实的岗位体验和敬业精神,找到正确的定位,增强使命感和归属感,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人才保留率。
创新“互联网+”实践教学全过程考核评价手段
一是推进“周、月网络交流会”。根据“一周交流”和“一个月总结摘要”,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学生参加了在线视频交流会。一方面,导师听取学生的实习报告,了解学生的实习表现、思想动态和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听取导师对其实习态度、实践能力和工作表现的评论和指导。它不仅解决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稳定了人心,提高了实践效果,而且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校和企业的关注、关心和支持,用暖心活动激励学生感恩。二是实践教学成果的全过程评价。每次交流活动结束后,内部教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实践态度、实践能力和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40%的内部导师和60%的企业导师形成最终分数,反映了外部实践教学结果的真实性,提高了外部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是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220563)的研究成果。
(马、张、叶荣辉、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