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双循环”美好生活“创造者”(职成教育服务双循环)
2022-07-23 06:36:33文/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密切、最贴近人民生活的一种教育,它以就业为导向,以“让每个人都变得卓越”为目标。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一大批职业教育扶贫的典型人物和职业院校,释放出职业教育创造美好生活的人文光辉。
四川省经济技术学校官网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使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关键作用和重要地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刻。2015年以来,国家每年举办一次职业教育活动周,通过集中宣传、现场展示、联合推广等方式,努力使职业教育大众化、广为人知,让社会充分了解、体验和理解职业教育,进而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这充分表明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技能,不靠学历和能力”的良好氛围,引导年轻一代通过职业教育了解生存技能,实现安居乐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
六年来,职业教育周的主题始终紧跟时代脉搏,契合社会期待,突出国家战略,反映人民群众的关切,从“支持中国制造,成就辉煌生活”到“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从“共建职业教育梦想,迎接党的十九大”到“40年职业教育改革,工教结合,培养工匠”,再到“迎接祖国70大寿,展现职业教育时代风采”,“人人才华横溢,技能强大”,这充分证明,职业教育活动周已成为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制度设计,成为弘扬劳动光荣、宝贵技能、创造时代大潮的重要平台,营造人人成才、人尽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泸州五年制大专卫校
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校电话
今年的职业教育周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突出了产教融合、技能实践和每个人的辉煌。进一步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职业教育,阐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青年和成人人才、改善民生的关系,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职业教育是更好生活的创造者。
职业教育致力于提高级技术职称能,促进高质量就业,确保我们的生计来源。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的背景下,每年数以千万计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凭借其一流的技能成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直接受益者。
职业教育培养了脱贫致富的领导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每年,成千上万的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学习后返回家乡创业。他们依靠在学校学到的实践技能,使一个人变得聪明、富有,并带领富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职业教育为军队提供了保卫国家和生命的士兵。现代军队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和智能化战备,迫切需要提高士兵的整体素质。海军、陆军、空军、消防、警察等各行各业都在闪烁着高职毕业生的光芒,成为科技强军的主力军。
职业教育培养了医生和有爱心的医务人员,使我们能够医疗照顾病人和支持老年人。在老人病床前,在医院病房里,在防疫前线,到处都是医务工作者,他们勇敢地肩负着使命,用在职业学校学到的东西报答社会,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毕业生永远在创造和守护着我们美好的生活。
职业教育培养了先进科技产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科技进步离不开研究型专业研发人才,也离不开一大批能够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用产品、将智能产品转化为日用品的高职毕业生。在他们的“链接”下,我们可以完美地享受智慧的现代生活。
职业教育改变生活,创造美。现实中有无数的例子。据统计,目前,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已分别占我国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半”,初中以上学历的青少年中有近一半在接受职业教育。全国高职院校开设了近1000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涉及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能力,已成为社会繁荣、科技进步、经济腾飞和国防强盛的重要支撑。因此,只有高质量地办职业教育,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
但是,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客观存在差距,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由于教师水平、学生素质、升学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些高职院校的改革创新步伐也没有完全同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在帮助改善民生方面的有效性,使得依托职业教育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景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现实中,一方面,企业对技术人才的渴求,很难找到高薪。另一方面,许多雇主对所聘用的人才不满意,很难支付高薪。归根结底,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不够好,毕业生必须接受用人单位的二次再培训才能上岗。为此,教育部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原则。通过实施“教学改革”、“双高中计划”和“建设优质学校”等创新措施,在全国营造了争创卓越、提高质量和效率的浓厚氛围。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提质增效”应建立在“双循环”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创新评价体系,实践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学校逐步进入良性“内部循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进口”和“出口”渠道不断畅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打开办学大门,加强与企业、行业、行业的合作,既要依托企业行业举办职业教育,又要为行业企业提供周到的服务,努力在外部形成共赢(多赢)发展的“外部循环”。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实践证明,只有形成质量提升的“内部循环”和多方合作的“外部循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式才能越来越广泛,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才能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在创造美好生活中的作用才能越来越强。
(作者:王守斌,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