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史_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红色基因继续攀登发展新高度
2022-07-23 06:04:16文/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党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诞生,红色基因开始在全国传播。当她来到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三秦大地时,不仅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也孕育了一批红色基因很强的高职院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具有70年历史的院校,坚持立足西部,立足装备制造业,秉承“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品格,走上了“办灵魂教育、创文化境界、办精品学校、培养自信人才”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四个指标”引领教育提高效率,重新升华教育灵魂
陕西工业大学门外,醒目地刻着一条巨大的标语:“学以致用,进以进,报效祖国,报效人民走出去”,表达了陕西理工学院师生的崇高情怀和共同愿望: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学前教育专业学什么
长期以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提高党委向心指数、总支部素质指数、支部活力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为指导,以建设一支优秀的党委队伍为目标,以道德建设和育人为根本任务,打造总支部好品牌,提炼支部好案例,讲党员好故事,从而坚定理想信念,陶冶家园情怀,升华教育灵魂,建设智慧党建。
针对高校党建缺乏创新手段、缺乏特色品牌工程、党工业务能力弱、教师党支部凝聚力弱等实际问题,学校深入开展行动,提升组织力量,持续发展七项行动共35项措施,包括“初始使命”行动、“站在第一位”夯实基础、“金牌先锋”引领行动、“时代之声”沟通行动、“红色创意”建设行动、“诚信行动”等,努力实现国家荣誉突破,为师生服务零公里,工作落实零距离,干群疏离零距离。
“四大战略”育优赋能,建精品学校,再创新
第一,实施“机制生校”战略是深化和实施产教融合。夯实产教融合基础,修订理事会章程,明确政府、行业和企业参与办学咨询、指导和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实施产教融合载体,牵头组建“陕西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打造“政、教、商”协同教育战略联盟,成员612人,年就业岗位4万多个。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端产业与高端产业对接,与日本欧姆龙公司、Xi航天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和订单级人才培养,率先制定三项国家机械行业标准。
第二,实施“人才名校”战略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工匠大国和技能型工匠大国。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坚持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不断优化师资结构,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运行体制和治理能力,新增美育部等5个厅级组织单位,思想政治科学部等11个厅级组织单位。以建设西部装备制造业教育融合创新示范园区为带动,成立西部职业教育研究院、西部创新创业研究院、西部产教融合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按业务整合总成本计算,共有17项,形成了深化学院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
第三,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博士研究人员为主体,依托西部创新创业研究院,组建科技研究团队,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积极为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第四,实施“强校新区”战略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优化办学基础条件,学校启动了新校区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将于明年9月投入使用。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优化升学条件,为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四化融合”,巩固有境界的文化
大学坚持学校“以革命精神兴办革命学校”的初衷,紧跟着“从技术工人到大国工匠”的培养过程。它将以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艺文化、与时俱进、专注工作的职业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厚重的地域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以“红色”为背景,以“实业”为灵魂,以“卓越”为境界,以“匠心”为特色的“红匠心”校园文化。
首先,打通五教融合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学校通过“教学链”和“教育链”分别将“红色创意”的文化教育理念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中。建立“全面素质教育”专项课程模块,构建精神、环境、制度、行为、企业五大“文化教育体系”,综合引导教育实践。同时,我们高度重视美育,坚持“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智育与美育的融合”,成立了美育演讲厅、陕西工艺厅等一系列论坛,创建了三秦文化工作室、音乐文化工作室等一系列工作坊。
二是创新“五历实践”文化教育行动机制。结合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办学传统,把文化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红色参观体验+社会实践体验+创新创业体验+企业实习体验+劳动培训体验”等一系列文化教育实践,覆盖全校学生,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第三,建设“五区合一”文化教育实践平台。学校依托一个校园(红色文化广场)、一个大厅(学校历史大厅)、一个走廊(企业文化走廊)、一个公园(机床文化公园)的文化教育“六个一”综合实践平台,营造生动、具体、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一个港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温暖港口)和一个空间(VR智能思想政治培训中心),打造“步行式思想政治课堂”,打造校园、社区工厂、博物馆、公园等多元文化“五位一体”教育平台。
2020年长宁区高中招生计划
四川省初中生学高铁乘务专业要读几年大学
“四优工程”纵横贯通,基础扎实的人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强省陕西的建设需要,学校将“双高计划”建设是务实的,以“优质生源计划、优秀教师与教育计划、优秀学生与产业计划、优秀产业帮扶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四大优秀工程”的实施,是培养值得时代担当的时代工匠。
成都铁路职业技术学校
一是实施优质生源计划,建立选拔优质生源的长效机制。选择30所专业匹配度高、招生情况好、地方支持的优质中等职业院校开展优质生源基地建设,提供重点支持。完善以“知识+技能”为导向的录取方式,探索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四优工程”订单班、实施顶级技能人才免试录取等录取方式,优先支持社会需求大、就业前景好的学院特色专业“四优工程”900多名学生入学。
二是实施优秀教师教育计划,创新优秀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医院自主招生、个性化选择、普通招生直接选择和二次选择的方式建立“四优”实验班应灵活选择专业,实行全学分制,开展个性化培训,建立滚动淘汰制。建立由不少于100名大国技术专家、工匠、技能大师和工匠组成的“导师库”,建立以技术专家为“荣誉导师”、名师或优秀教师为“班主任”、优秀教师为“学术导师”的多层次导师制度,全程双向选拔和“一对一”指导。
三是实施生源优先、产业优先的规划,实现毕业生优质就业。推荐优秀毕业生到科研机构、普通高校或职业院校的技术培训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工作“实验助理”,招收一定数量的优秀毕业生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助理、教学安全服务等工作;对优秀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进行实验探索。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大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工作;推荐政治素质优秀的毕业生入伍,到国家重点军事装备企业做贡献;积极探索建立“海外优秀人才订单班”。鼓励大学生在校创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鼓励和引导优秀毕业生下乡创业。
四是实施优秀就业援助计划,促进毕业生快速成长。制定优秀毕业生资助标准,在职业规划、心理咨询、学历提升、培训、考证等方面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资助。毕业后培养优秀毕业生三年创业全程服务机制帮助毕业生设计职业发展路径,鼓励毕业生通过提高学历和技能来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惠朝阳,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