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双高”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第二系列报告:“一结合、两结合、三创新”打造产业推进器
2022-07-23 04:57:15文/桑梓以经纬之长,为江山编织永远的锦绣风景。2022年以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双高”建设为契机,立足成都、重庆谋求发展,聚焦纺织产业走出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育行业前进的“生力军”;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产业升级的“推进器”;服务成渝川发展,打造地方发展“接续终端”,促进自身高度和素质发展,日益成为具有鲜明轻纺特色和明显国际优势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面对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学校主动出击,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一个结合”、“两个结合”、“三个创新”,服务于纺织服装产业的高端转型升级。
“一份”--构建高水平职业教育联盟
高铁方面的专业有哪些
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是由学校和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等多个实体牵头的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联盟,仅承办过10多次全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
学校还牵头成立了四川省唯一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教育联盟,牵头成立了四川暖通职业教育联盟和西南电梯产学研联盟,参与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联盟、成渝双城经济圈电商直播产学研联盟、成渝双城经济圈时尚产业联盟,并每年在四川省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开展各类产业发展研讨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论坛、校园创业与专家、科技发展专题报告等活动,推动产企融合,政府和学校资源,助力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产业和地方建设,带动成渝双城、西南及相关产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二合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校企合作服务能力走出去
成都2021春季幼儿园招生
学校与国企冀华3536专业服饰有限公司、宜宾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大型民营企业瑞迪宝服饰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进行了深入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京东物流学院”、“思丽雅纺织学院”等教、学、研产教一体化项目,“思丽雅高级材料学院”、“瑞迪珀服装学院”、“成都纺织学院·四川九城联合环境检测中心”等具有产教结合的办学特色。专业学校与企业共建率达到60%。截至目前,共建课程124门,共同制定课程标准75项,实现了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和高管的“双向交流”。
学校与柬埔寨万盛工业园、老挝磨丁经济开发区、日本酒店协会等海外机构合作,建立了印染新技术开发中心、纺织服装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中心、酒店管理实训基地等四个海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在老挝成立“雷祖学院”,与“走出去”企业合作,对500多人进行员工培训,已成为纺织服装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重要新兴支点。
“三个创新”--以技术研发创新弥补企业的薄弱环节,促进产教融合,打造技术技能创新链
成都核瑞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
四川省成都市职业技术学校
成都华西卫校有哪些专业
一是搭建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学校建成了国家工装面料技术研发中心、功能性纤维材料与面料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央财政支持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全国高校独特的短纤长丝测试生产线创新平台,开发了聚苯硫醚等30多个纺纱品种。一批校企合作研发项目已投入实际应用,技术服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74万元,为平山纺织工业园区带来50万锭纺纱能力的直接效益。
四川现代艺术学校升学率高吗
二是依托大师工作室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尚”技法创新。学校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体系,建立了以二级教授朱、国家级、省级蜀绣大师三人为首的“教授+大师”教学团队和“大师工作室”;新建“刺绣(蜀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开设“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鉴赏”、“中国传统服饰技艺”等20多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常识、刺绣与民族服饰课程,恢复了唐代织造工艺,并培养了300多种针线活技能。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都航空高铁学校招生
三是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阵地,创新技能传承模式。学校建有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一个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博物馆、蜀锦、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传播中心,形成了研究、展示、传播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新模式,构建“三级三类”人才培养体系;与郫都区、汶川县、色达县政府合作,打造蜀绣、羌绣、藏族等少数民族服装产业链。学校被评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并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与培养计划执行学院。截至目前,已承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15期,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18人。
四川最好的幼师大专公办
“双高”建设实施以来,成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产业升级的“推进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发展,通过“一个结合、两个结合、三个创新”,为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转型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王世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