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职业教育社会化)
2022-07-23 04:51:08文/成都卫校分数
培养人才是立国之本。打破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的状态,探索解决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深化产教融合,需要深入加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技能型工匠和大国工匠。
四川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电子商务经济”和“快递经济”在数字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下迅速增长,催生了各种新的经济形式和模式,并加速了中国就业模式的演变。劳动力市场的岗位结构调整趋势明显,大量劳动者面临着与过去不同的转型压力。最近的一项研究预测,到2030年,约2.2亿工人(占中国总劳动力的30%)可能会因数字技术的影响而改变职业,对高质量和高级技术职称能就业的需求将更大。
四川质量技术监督学校怎么样
与我国人才供给现状相比,高素质、多技能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单一技能型人才供给过剩。“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事实上,人才供需失衡反映了我国人才培养机制的薄弱。我国人才的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不能完全适应人才的结构、质量和水平。产业与教育的良性互动格局尚未形成。技能工人和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需求率居高不下,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
宜宾职业技术学校2021年分数线
解决新形势下就业结构失衡问题,必须在“人”上下功夫。人力资本是一个关键要素,可以为经济提供持续的内生动力。优化人才结构,将数量上的“人口红利”转化为质量上的“人才红利”,无疑是缓解就业、突破相关瓶颈的关键一步。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人才是立国之本。不久前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旨在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其次,要落实一系列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措施。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更好地发挥教育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引入企业等主体参与办学,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试点、实训基地与书证一体化试点示范,打破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状态,探索和解决产教融合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注重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熟练的工匠和来自大国的工匠。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对接,实现人才与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共同驱动。加强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四川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官网
二是积极引导社会认知,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人对职业教育存在着“发展渠道狭窄”、“待遇低”的认知偏见。为扭转有关偏见,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深刻内涵,提高专业人才在招收、安置、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待遇水平,增强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吸引力。同时,要大力弘扬劳动模范精神,引导全社会了解、关心和支持技能型人才的发展进步,使“崇尚技能”的理念成为社会潮流和行动意识,为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成都幼师专业学校招生条件
自贡市大安职业技术学校官网
作者:李子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