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浙江工商职业学院:培根铸就灵魂育人_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文化

2022-07-23 04:19:01文/

    宁波公办甲级商学院成立于1914年,也被称为宁波商业职业教育的元年。

    从宁波公立甲级商学院到今天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这所学校被誉为“宁波商业文化的摇篮”,已发展成为“工商业”并重、适应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高职院校,形成了“传承宁波商业精神,培养现代商业人才”的办学特色。2022年12月,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体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双高”),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浙江工商职业学院站在新的发展坐标上,立足实际,坚持创新,继承和弘扬百年创业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特色校园文化教育体系,学校特色和时代特色,从而推动“双高”建设,凝聚前进的力量。

泸州幼儿师范学校分数线

    构建“一三三三”体系

    做好顶层设计

    学校校园文化贯穿于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在培育灵魂、启迪心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浙江工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说:“当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进‘双高’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制度设计和统筹规划。”。

    基于这一认识和定位,浙江工商职业学院从学校文化教育现状出发,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领导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多部门(院)联动、整合现有文化资源的工作机制,以“延续与发展”为方向,构建了“一三三”特色的校园文化教育体系。

    其中,“一”是学校百年积淀的“工商精神”,三“三”分别指三个维度、三种文化和三种载体。完整表现为:以“工商精神”为核心,从地域特色、学校特色、时代特色三个维度提炼“宁波商业文化、校训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学校主流文化,充分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实习”和“网络教育”的人才培养,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教育体系,从而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功能,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铸就灵魂。

    构建“一、三、三、三”特色校园文化教育体系,在现有办学积淀和学校人文底蕴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校园文化建设延续与发展的关系,解决了校园文化长期存在的系统性、层次性不够的问题,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价值认同、目标认同,真正对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新格局,促进各项事业的突破,最终形成以文化引领的“双高”建设的“商业计划书”。

    加强价值导向

    凝聚世纪精神

    陈说:“学校百年的历史是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历史的缩影,也是我们极其宝贵的教材和精神财富。”。

    多年来,浙江工商职业学院一直致力于挖掘学校百年历史中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及校训、校风、教学作风、学风等主流价值体系,从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商学院学生。

    2022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首次凝聚并提出“工商精神”。其核心理念是“爱国、爱校、刻苦、师生为本”。它既是对百年来学校独特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激励全体师生不断开拓进取、创造辉煌的不竭动力。

四川省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

    为了将“工商精神”内化外化为心,内化为行动,学校不仅着力打造以“工商精神”校碑为主的校园主景观,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挖掘百年校史中的红色基因,并为全体师生深入开展了“工商精神”学习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师将在学校历史博物馆讲授“入学第一课”,邀请老校长返校讲述学校百年历史,组织师生“走工商之路”,“参观学校历史博物馆”,并举行“我对‘工商精神’的查看”辩论。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将使师生从外到内对“工商精神”有更深的理解、理解和认识。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文化

    传承商帮文化

    形成教育特色

    一百多年来,学校的发展一直与城市息息相关。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看,植根于浙东学派实践思维的“宁波商帮文化”历来是一个丰富的“传家宝”。  

    秉承浙东学派“实用型”、“商业化”、“知行合一”的思想和宁波企业集团的文化精神,体现在商业职业教育中,即注重“工商并重”,突出“技能与实践”,并在教学中贯彻,这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无论是在办学初期筹集资金建立实习商店和实习银行,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在类似学校早期推广“一毕业证、多技能证”,以及促进校企合作,都是很好的例子。

    浙江工商职业学院院长周志春介绍,近年来,学校以宁波商帮文化为载体,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人文精神,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广元信息技术学校官网

    学校以“创业、务实、诚信、合作”的“宁波上帮精神”为核心,以“宁波上帮文化”课程为起点,以“宁波(现代)上帮论坛”和新生创业教育为延伸,通过创建省级网络课程,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在全校范围内传播和推广“宁波商帮精神”。同时,搭建诚信教育、市场竞争、素质发展、技能竞争的平台,探索形成基于“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校园商品交易会的“金字招牌”,锻炼和展示学生的商业应用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荣获“宁波市第一批高校校园文化十大品牌”。

广安市英才职业技术学校

    举办“丁东电商节”,开展“双十一”实践活动,推进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各专业还根据自身特点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探索实践“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打造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年初次就业率超过98%。

    学校坚持产教“真结合”、“真结合”,先后与150多家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发起成立了6个协会和社团;与宁海、慈溪、海曙等地开展“县(市)校合作”,建设宁海、慈溪两所工业学院,形成“一体多翼”办学格局,描绘了“点、线、区”紧密结合的产教融合生态蓝图。目前,学校81%的专业与浙江(宁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产业相衔接,宁波毕业生留守率在60%以上。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包括电商先驱沈兴秋、智能制造研发专家翁国栋、国术大师李。

    践行校训文化    

四川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

    创建教育平台    

    前不久,全国劳动模范邱银芳走进浙江工商职业学院“爱心论坛”,作为一名德育指导员向她讲述了“帮助农民三部曲”。

    自2007年创建“仁爱论坛”以来,不仅邱银芳,还有全国劳动模范陈、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等数十位先进人物走进校园,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德、业、智、行”为校训,“美德论坛”已成为浙江工商职业学院非常重要的第二课堂。

    为了充分发挥校训文化的教育作用,浙江工商职业学院以校训为出发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机结合,拓展和加强“道德论坛”、“智慧红学校”、“自觉志愿服务月”等课外教育平台,通过开展网上实践教育活动扩大影响力,设立“职业奖”奖励,鼓励先进人才,将校训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有效提高师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文化

    与青年学者一起探索1200年宁波城市的生活印记,聆听先辈战士和子孙讲述的祖先故事……2022,浙江工商职业学院借助“厚德论坛”和“智红学校”组织了一系列采访宣传活动,共近20次。思想政治教师、校外辅导员、知名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作为“演讲者”,共同肩负着建德育人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形成了协同效应。

    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坚定的文化信心

    近日,在2022“振兴杯”浙江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创新与效率大赛)上,浙江工商职业学院学生作品《举办展示:数字创新体系的传递》,当地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与保护”获得金牌,这是学校重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又一成果。

    2022上半年,浙江工商职业学院举办了近10场“校园戏曲”活动,收获了不少“00后”粉丝,让他们不断感叹戏曲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与深度。

    浙江工商职业学院作为宁波市第一个高校“校内戏曲”实验基地,一直在推进“校内戏曲”工作,先后与宁波戏曲研究与传播中心、宁波文化旅游研究院、,与宁海平调艺术传承中心共同开展地方戏曲艺术研究、传播,保护老艺人;将戏剧表演纳入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以“常规教学+兴趣培养+竞赛表演+网上展示”的形式培养对戏剧感兴趣的学生,让学生“学一点、爱一点、有所作为”。

    学校还自编电子教材,开设全校艺术培训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识教育课程,组织“老字号进校园”、“留学生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等文化活动,先后培育了10多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协会,创建了一批校地合作文化遗产基地,聘请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校外讲师,并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发挥特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坚持诚信创新

    激发发展动力

    回顾过去,浙江工商职业学院经过百年的商科教育,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不断深入的建设,整合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活动,建立教育机制,努力实现校园文化的融合性、主题性、特色性。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创建“一、三、三、三”特色校园文化教育体系为指导,以增强学生成为中国人的志向、骨气和信心,培养现代商务人才为目标。它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审美能力与艺术生活、理论指导与基本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智力、体质、艺术、劳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

    “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特色校园文化教育体系的建设和运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校党委书记陈世军表示,学校将继续推进观念创新,方法和行动机制从“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高度,在现有成果和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文化自觉性,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使文化要素和文化力量成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创造特色的强大动力,努力继续谱写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文化

    (姚敏明)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