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学院技能竞赛已经结束。本次比赛共有102个比赛项目(40所中等职业学校和62所高等职业学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派出一支队伍参加每项比赛,共有2930支队伍和6572名参赛者。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队由20名参赛者和17名讲师组成,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比去年增加8项;获奖率同比增长44%,创全国竞赛改革试点以来新高。这篇优秀答卷充分展示了学校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取得的改革和实践成果,稳步推进了竞赛工作,不断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培养了工匠精神,促进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利用“双高规划”进行布局
学校作为首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以“双高计划”建设为龙头,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三大教改、产学研结合、质量监控与评价为重点,统筹安排技能竞赛。
学校全面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与卓越行动计划(2022-2023年)》,将技能竞赛、“1+x”证书制度试点等日常教学有机结合,推进学校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竞赛领导小组,了解竞赛新动向,收集竞赛相关信息,精心策划、精心部署竞赛,不断完善国家、省、校竞赛实施体系,落实“梯队”建设机制,做好人才储备。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学校的“双高计划”已初见成效。学生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组织的竞赛中获得31项大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4项,获得国家技术专家5名,参加国家创新创业大赛,总人数600余人,获国家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省市级奖项89项。学校将继续全面推进“双高计划”的实施,把学校的优质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适应竞争改革,产教融合
结合国家竞赛改革试点竞赛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学校积极组织专家学习最新竞赛规则和相关政策,设定目标,争取获得国家竞赛资格。在日常教学中,集中全国大赛的测试点和难点,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前沿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骨干教师安排到有经验的学校和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参赛者应完成所有比赛项目的学习,具备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巨大挑战。从学校比赛到城市比赛,再到全国比赛,每一次我们都要克服重重困难。校队的合作再次升级。我们不仅拥有专业知识,而且努力精通每一件事。学校加强整体规划和指导,在教学和备战方面满足行业的工作需要。它以成绩为导向,以竞争为风向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将竞争促教、竞争促学、竞争促改革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为学生护航保驾。
完善竞争机制,人人参与
根据教育部竞赛规定,学校举办技能竞赛座谈会征求建议,优化学校竞赛制度和奖励计划,逐步完善相关管理文件。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在比赛准备过程中按照技能训练阶段、技能培养阶段和技能强化训练阶段三个阶段进行准备训练。除了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外,还采用子模块培训,建立评估机制和“诊断与纠正”机制,规范竞争。
对于在校师生来说,日常教学是最有效的培训。目前,全国比赛的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就无法很好地竞争。学院通过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师生参与校级比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引导师生参与校级比赛,并利用比赛展示更高水平的比赛备战经验,以确保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比赛,使每个人都能参加。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重庆市委、市政府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系列举措,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丰硕成果,教师和学生精力充沛的精神面貌和高超的职业技能。通过比赛,学校技能选手的实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取得的成绩也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影响力的逐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邓、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