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河北工业大学始建于1958年,在6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经过多次变革和发展,于今年1月成为公办本科职业学校。在促进高职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河北工业大学形成了哪些示范性的好思想和好做法,在培养技能型工匠和大国工匠的道路上有何思路?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入学第一课”让新生放心
今年9月,河北工业大学迎来了首批高职本科毕业生。早在2011年,河北职业技术学院与华北工业大学联合举办了本科工程教育实验班,但作为一所职业本科院校,这是第一次自主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来自河北省唐山市的18岁男孩杨是该校350名本科生之一。他以比本科生录取线高出40多分的成绩进入材料工程系,主修钢铁智能冶金技术,并通过选举成为班长。
“我父母的工作与钢铁有关,我从小就受到影响。编辑老师希望将来能在钢铁行业找到一份工作。”在谈到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时,杨说,“一方面,他得到了高中老师和师兄师妹的推荐,他们都说冶金是一个特色专业;另一方面,选择本科职业学校更符合我的职业理想。”
对于高职本科生的新生事物,杨在填报志愿时也有所犹豫。然而,当他听到材料工程系专业带头人、教师韩立浩教授的“入学第一课”时,一颗垂头丧气的心很快平静了下来。
“韩说,我的专业是学校首批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也是国家‘双高’重点建设专业,师资力量、办学规模、毕业生就业质量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回想满是干货的“第一课”,他在开场白中说,“老师还详细介绍了大学四年制课程体系、行业发展前景、未来职业规划等,这让我感觉到大学重视冶金专业,也加强了我对高职本科课程的选择。”
“随着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我感到职业教育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希望。大学阶段是学生生活的新起点。编辑老师希望帮助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明确职业使命,了解未来岗位的能力需求s、 然后确定他们的学业和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编辑老师希望通过重点“招生第一课”培养更多的学生,满足钢铁行业绿色制造转型升级需求的高层次技术人才,为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和智力支持。”韩对自己的专业和事业充满信心。
河北工业大学校长薛小平表示,“招生第一课”对于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职业方向、坚定的职业理想和设定崇高的目标非常重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我们特别要求各专业领导为2022本科新生讲‘入学第一课’。通过文字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将个人兴趣、专业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并根据行业的发展需要,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并重,让更多年轻人发光
在2022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得大气环境监测与处理技术竞赛一等奖后,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学生陈举着沉重的奖杯,开心地笑了。
“备战全运会的过程非常困难。我每天要训练十多个小时,持续一个多月。但在老师和同学的陪伴和鼓励下,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取得突破。正是这种反复而艰难的技能训练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敬业、卓越的工匠精神。“至于如何规划未来,陈表示,他将继续奋斗,练就自己的本领,“争取尽快成为一名工匠,甚至成为一个大国的工匠”。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在工作要求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实践导向,增强能力,让更多年轻人用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振杰表示,本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本科生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与高职院校教育相比,要突出高层次的知识和复杂的问题技能。”
近年来,学校先后建立了十多个高水平实训基地,将生产线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实践教学内容。
在学校绿钢智能工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巨大的屏幕实时同步着钢厂的数据,桌子上的几行按钮也一一对应着钢厂的高炉炼铁、板坯连铸岗位;在智能制造学院实训基地,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轰鸣,机械手操作繁忙。传统教室里的电脑和桌椅都放在这些机器旁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进行操作和讨论。
河北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李说,“我们的课程教学与企业订单生产同步,产品的设计、生产和生产过程优化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真正实现了就业后与企业实际生产的无缝衔接。”
校企共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在校园内陆续生根。学校聘请中航工业华北飞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王、罗平创办“锁匠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全国劳动模范郑九强创办“铁冶金技术专业组技能大师工作室”,从而追踪技术前沿,在教师和学徒的教学中继承匠心独运的技艺。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活力。依托学校的全国大众创业空间和河北创业大学,学生团队在“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多项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头衔、证书和奖杯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华丽画卷。
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征程
2007年以来,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武安级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寇延琴每年都来河北工业大学组织招收。无论钢铁行业市场如何变化,十多年来从未停止过。
“学校培养的学生以起步快、求学意愿强而著称。钢铁专业的学生在大二时基本售罄,所以我们要提前计划,抓住机遇。”据寇延琴粗略估计,河北工业大学新兴铸管学院在校生约600人。
11月,寇计划再次参观学校,讨论共建“新兴铸管班”的相关事宜。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从愿意进入“新兴铸管班”的大一相关专业中选择学生,每周末进行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技术专项培训。
“公司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得知学校可以培养高职本科生,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学校,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私人定制’。”口进一步表示,“我们对学校培养优秀的高职本科毕业生充满期待。”
与新兴铸管有限公司一样,鹤岗集团、首钢集团、横沥石化等800家企业每年都会来学校招收。目前,学校已实现校企合作专业全覆盖。在过去的五年里,学校有7000多名来自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等知名企业的毕业生。
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依托省级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努力建设覆盖多个专业方向的博士技术创新团队和教授服务团队,为行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有效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材料工程系新材料车间(博士研究开发中心)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新材料车间由20多名博士、教授组成,由学校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建成。近两年来,为企业解决了300多个生产过程优化问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其中SCI和EI论文8篇),授权专利80余项。其中,金属材料深过冷制备技术与科学实验室已被批准为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10月23日,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河北省高级专家的热身活动中,作为专家组成员,我来到廊坊市文安县,与廊坊福克斯科技有限公司接洽,该公司主要生产汽车精密冲压件。”材料工程部部长董仲琦说,“针对企业提出的消除划痕、提高耐久性等实际问题,我们将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更好地帮助民营企业发展。”
每个人都努力成为人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才,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谈到职业本科教育的未来,薛满怀期待:“我们相信,职业本科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
(本报记者张云耿建快陈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