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普特融合教育培训”培养融合教育师资(襄阳特教学校)
2022-07-23 02:34:30文/近年来,随着融合教育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融合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突破传统的融合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发展和质量提升。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勇于探索2011年,在全国开展了“通识教育与特别教育融合培养”的融合教育师资培养探索与实践。近10年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能下、能留、能教”的学前、小编融合教育教师,为加快我国融合教育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可推广和借鉴的模式。
可追溯性·淬火、诚信和创新
时间可以追溯到1905年,为服务地方教育,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专业应运而生。承载着100多年的教师教育文化,学校已经有了一步步的足迹。在做好教师教育文化溯源工作的同时,牢牢把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坚持诚信创新。1989年,它建立了特别教育和学前教育。目前,特别教育已发展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的建设项目,并于2012年获批为“特别教育学校建设(二期)”项目。学前教育于2012年获批为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以提高服务业发展能力。
在此背景下,学校开展了一体化教育师资培训。2014年,学校以推进“残疾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全面推进融合教育”的精神为指导,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调整专业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并开始探索和实践一体化教育师资培养的新模式。
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地址
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
四川省贸易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
勘探·实践·优势路径
--回应:面对融合教育中教师培训的不足
问题始终是探索和实践的出发点。学校面临综合教育教师的培训“融合教育教师培训标准缺失”、“融合教育教师培训路径不明确”、“融合教育教师可持续发展不足”等问题,再加上融合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通识教育教师强大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技能,同时也具有综合教育素养、精细布局、准确实施和精心教育的特点,开始了综合教育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打破现状:“普特教育培训一体化”解决问题
学院对融合教育师资培养进行了充分研究、深入了解和有效整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重点,以战略思维创新提出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解决方案“普特一体化、教育培训”的理念。
“普特一体化”是指“普通教师+特别教师”的集群发展,特别教育专业群体的建设,探索综合教育教师培养的“五一体化”模式,即: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体化——幼儿园综合教育教师的培养,中小编;二是整合课程体系——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离、高层互选”的一体化教育教师课程体系;三是实践教学一体化——开展“普通师范教育课程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实习、综合教育师范教育实习和教师培训”一体化;四是整合课程资源建设——以国家特别教育专业资源库为载体,实施“一门课程、一本教材、一个资源、一个团队”工程,深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五是教学评价一体化——实行“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综合教育等级证书”的毕业制度。“教育培训一体化”是指教育教师培训一体化、课程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技能培训一体化、教育教师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一体化。
根据针对“缺乏综合教育教师培训标准”的问题,学校按照国家颁布的《小编教师、幼儿园教师和特别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重点关注教师道德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个维度,综合教育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针对普通班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一体化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等13个领域,制定了小编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一体化教育能力标准,这为综合教育师资的培养提供了依据。《综合教育概论》、《资源型教师理论与实践》、《综合教育理论与实践》、《幼儿园综合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个性化教育计划》等七项主要的综合教育课程标准,“特别儿童的评估和识别”和“特别儿童的发展和学习”已在国家特别教育职业教育集团内制定并发布。此外,我们还制定了特别教育专业群体的教学标准,制定了符合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人才培养、师资、基地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差异化的教学建议,以满足类似院校的个性化需求。
阿坝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
裂纹解决“融合教育教师培养路径不清”的问题,应创新“课程双训、技能双训、岗位双认”的“三双”驱动,优化融合教育教师的培养路径。在“双师型”课程方面,建立了“下共享、中分离、上互选”的综合教育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在特别教育的指导下,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语文教育、英语教育等专业共同组成特别教育专业群体,实现师范生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差异化发展。专业群体自主开发《综合教育概论》、《综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综合教育实践》等教师基本素养和能力课程;各专业的核心素养与能力相关课程实现了差异化发展;综合教育教师发展模块课程的互选。主持国家特别教育教学资源库,2022年顺利通过验收。在“技能双修”方面,要构建“技能递进”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以成果为导向,建立以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调查研究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实践体系,从专项筛选与评估、特别儿童IEP制定、特别儿童教育实习、特别儿童教育实习、特别儿童教育实习、特别儿童教育实习、特别儿童教育实习、特别儿童教育实习、特别儿童教育实习、特别儿童教育实习等方面开展专项培训,对情绪和问题行为进行干预,进行巡回教育指导,使学生的技能水平逐步提高。在“岗位双重认定”方面,建立了“综合教育教师+资源型教师”的岗位资格互认体系。在专业群体中实现双向互动交流。毕业生不仅可以胜任普通小编和幼儿园的综合教育教师职位,还可以从事资源教师工作,以满足综合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资源课堂康复培训的多样化需求。来自行业、小编和幼儿园的教师参与了评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8.56%。
根据为解决“融合教育教师可持续发展不足”的问题,学校制定了书证衔接,建立了融合教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机制。一是建立“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综合教育教师专业能力证书”制度。根据《综合教育专业能力标准》和《专业群教学标准》的要求,综合教育专业能力证书的内容应“整合在四个方面”,即整合到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整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中,整合到教师教学设计中,融入课外教学实践,专业组所有学生均通过了一体化教育职业能力证书,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二是拓展“班级竞赛”三位一体,整合教育实践渠道。“班级竞赛”是指技能课程由行业、学校或幼儿园的知名教师授课;小编、幼儿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一体化岗位实习,完成实习、实习等实践项目;校内外共同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师范生教学能力竞赛。三是开展融合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参与学校融合教育专业能力中高级认定,取得专业能力等级证书,通过市、省和“国家培养计划”项目不断提高融合教育教学能力。四是落实融合教育“双导师”制度,邀请知名教师、学者来校讲学,担任校外实践导师。一线融合教育教师指导师范生的教育实践,组织师范生在融合教育基地志愿助残,参与节假日教学服务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价,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师范精神培养的融合,树立具有全球视野的融合教育理念和综合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拓展了综合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功能,并进行了创新“中心+”模式。依托特别教育专业资源库,建设“职教云+课堂”,实施“1+n”教学团队同步在线教学,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效果明显。建立了国家综合教育专家数据库,“残疾儿童行为矫正”课程被评为“课程思想政治示范课”,其团队被授予著名教师和团队称号。利用湖北省特别教育中心等平台,师范生综合教育顶岗培训达到1.5万人,承担了中西部地区“国家培养计划”、省级特别教育师资培训、中西部地区对口支援等项目。项目期间培训了近2万名教师,服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搭建了“学术提升”和“学员交流”平台,特别教育专业与湖北师范大学开展了特别课程联合学习试点,50人毕业。与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台湾中泰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交流活动,40人进行了研究和培训。
巴中信息技术学校
逐一改革,辨证施治;不断创新,硕果累累。
创新的依托特别教育专业优势,“通识教育融合培养”融合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建立了国家高水平特别教育专业群体,带动初等教育、学前教育、(初等)语文教育同步提升,和(小编)英语教育内涵建设。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综合教育教师培训标准,分为综合教育教学、课程、专业能力三大类,从身心素质、人格素质四个方面构建了相应的教师素质标准体系,从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四个方面构建了相应的教师素质标准体系,领导国内高职院校师范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大批能够胜任融合教育的幼儿园、小编和特别教育学校教师。
四川卫校可以考哪些大学
一体化教育建设与教师培训“课程双训、技能双训、岗位双认”的新路径,通过“底部共享、中间分离、顶部互选”的课程体系创新整合,参与国家特别教育专业资源库的升级,实施“递进技能”的全过程实践教学,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双训、技能双训、岗位双认”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融合教育师资培养质量。
实施“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综合教育职业能力证书”制度加强了教师的在职培训,与本科师范院校联合开展了专题继续就读和专科升级教育,与国内外师范院校交换了受训人员,与襄阳市教育厅共建综合教育实验园,开展订单式师资培训,不仅解决了普通中小编综合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它还为一体化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形成了一体化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
成就·应用·春花秋果
这些数据没有文字,但很有说服力。
自从学校自实施“普特教培一体化”模式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过去的七年里,已经培训了2167名综合教育教师,分布在湖北、江苏和浙江五个省。1759名教师从事正规课堂教学,356名教师为资源型教师,52名教师进行巡回指导,183名教师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成为综合教育的助推器。
学校先后获批“职业教育特别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高水平“特别教育”专业群、“高职院校康复人才培养试点”、“高职教育“1+x”幼儿保育标准试点”两个试点项目和《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2年)“骨干专业”建设两个项目,制定了综合教育专业群体标准、35项课程标准和两类职业能力标准,先后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国家专利10项、省级以上项目4项。
近的3年内,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专业技能竞赛,获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2022,小编1906班获得“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毕业生就业匹配率98.20%,湖北省学生就业比例82.12%,家长满意度98.51%以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5.6%。根据麦可思等评估机构的评估,学校毕业生“学习和专业能力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8.12%”。(余荣、宝马人海、罗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