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以“三个现代化”推进“三高”,促进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07-23 01:47:51文/新形势需要新责任,新时代需要新行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发挥办学优势、区位优势和“双高”先行优势,积极推进“一体化、智能化、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努力以“三个现代化”推进“三高”,加快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提质创优,努力在教育模式、质量标准、治理方法等方面开辟新路、立标杆,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写下“青年职业教育之笔”。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
以融合提升服务水平,走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邻水县石永中学怎么样
四川工商学院2021招生
学校将深化以校地融合为发展动力和目标,继续在技术研发、社区服务、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下功夫,采取多种措施打造人才“水库”。
集聚资源,与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学校实施校企合作“1+1+n”项目,全面深化与海尔、海信、尚堂科技、京东物流等龙头企业的深度、广泛、优质合作,先后与海尔集团共建海尔学院、与海信集团共建海信学院、与海湾集团共建海湾学院,与海尔曹合作组建工业互联网学院,助力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海尔工业学校整合新生态“海尔中央空调全球物联网服务学院”落户学校;与酷特智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酷特时尚产业学院;与东方影都携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国际时尚专业团队;与山东唯一的百度运营商创凯信息有限公司共建青年职业学院和百度云智数字营销产业学院;与京东集团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混合所有制京东智能供应链产业学院,与上堂科技共建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和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被批准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青岛)实训中心。
着力深化学校与政府的联动,深化服务一体化。学校与市商务局共建青岛服务外包培训基地,被认定为市政服务外包公共培训服务平台;与市工信局共建青岛市生物医药产学研联盟、青岛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省级产业物联网科研平台;牵头成立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教育联盟、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教育联盟、青岛市时尚产业发展促进会,成为青岛市首批经高职院校批准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青岛商河经贸学院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共同组建;与市教育局共同实施“五年专科高职通培”,共建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为各类学校、中小编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支持。自疫情爆发以来,通过山东省防疫心理援助热线和青岛阳光心理援助热线为市民提供了2000多小时的免费咨询。
凝聚力量振兴农村,深化社区融合。学校与市文明办合作成立了青岛市志愿服务学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中国志愿者协会在当地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志愿者服务培训的年平均数量为20多个班,3000人。学校与周边街道办事处共建7所社区学院,成立西海岸第一所高校乡村旅游研究院,全面开展社会实践、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以准精准、高效、宽维度融入乡村振兴新时代,全方位融合,全行业联动,视野开阔。“小强家电”荣获全国优秀学生协会,“小马之角”荣获第三届中国志愿服务大赛金奖,“社区1+1”项目荣获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示范工程,“朱蒙沂蒙红色文化产业研究院”落户沂南“红骚故里”,成功培育了鲁南茶北引60年来第一个登记申请品种保护的“北茶36”品种,并在云南绿春进行了马屿茶新品种选育研究开发。
以智慧推进教学改革,形成高水平数字化的新形式
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场景,加快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创造数字化新优势。
建设“互联网+”智慧校园。学校有效梳理和整合与教学、管理、科研等师生相关的各类数据,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升级,实施智慧校园升级工程、校园大数据工程、师生信息化素养再提升工程、网络与数据安全提升工程,“互联网+”教学服务平台升级工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工程、信息技术+传统专业打造新兴专业七大工程,打造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平台,打造智能、普适、安全的智慧校园环境。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实习管理案例50强和全国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实验学校。
创建“四维一体化跨校混合教学模式”。学校以“五年通”工程为载体,规划校内校外、中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资源建设,并提出了“建设同标准的校园网络环境和教学空间,共享信息化教学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共建共享信息化课程,共建数字化教师队伍”的“四维一体化跨校混合教学模式”。学校主持(参与)建立了5个国家级和省级专业资源库,420门校本信息课程,2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网上开放课程。自主研发智能管控系统,应用于300多个教室,建成全景等智能教室60多个,部署智能应用205个。
以国际化拓展全球视野,打造高标准开放生态圈
随着中亚、中韩、中蒙、中欧、东盟国际班列的开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启动和建设,以及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准成立,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海陆空无缝对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学校、国家优质学校、市级第一所高职院校,积极抓住机遇,搭建平台,构建专业、课程、师资、培训一体化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这既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要的责任,也是深化“双高”建设发展本科教育的意义。
长宁初级职业学校
发挥区域优势,搭建平台。学校与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达成战略合作,“支持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基地等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已明确写入《进一步促进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区域合作与交流的青岛行动计划》。学校成立了中新、中英职业教育比较研究中心,三次在青岛举办“中新职业教育论坛”,中新职业教育示范项目教师培训基地落户学校。7名教师获得新西兰高校教师资格证书。2022 8月,学校与中航工业的子公司中航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向加蓬派遣了两名教师,执行培训任务。
威远县教育局招生办
为联合项目引进优质资源。学校与德国、新西兰、爱尔兰等地的友好大学联合举办了6个合作办学项目,制定了14项国际课程标准。荷兰CBL(基于能力的教学)体系的引入及其本地化改造已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并在全国100多所高校得到推广。与莱茵科特和西海岸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合建“中德学院”,与平度市政府合建“中德城乡建设学院”,与比勒费尔德德国中型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合建合资企业。成功申报山东省首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清德学院”,努力打造中德合作办学的“桥头堡”。
开拓海外基地,培养人才。学校与新加坡、迪拜等地企业共建中国导游培训基地、海外培训基地和海外教师研究培训基地,与曼谷泰国博伦大学共建“一带一路”儒家商学院,并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创新技术学院签署了共建“海外职业技术学院”的协议,在职业技能教育出口和来华留学生招生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截至目前,学校已接收和培养了1500多名学期国际学生,700多名学生接受了海外培训实习,150多名学生实现了海外就业。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见证和见证,经过国家示范学校和国家优质学校的提炼,已加速步入“双高计划”的快车道。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职业学院的新起点上,“青年人才”始终认为机遇与挑战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好了,才能有一席之地。面向未来,奔向新时期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的星海。学校准备扬帆起航,不辜负青春!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