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土木工程专业群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成功实践
2022-07-22 23:08:34文/站在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口”,谁能更深入、更扎实地做好校企融合工作,谁就能率先发展,赢得发展优势。
四川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双高计划”(专业组a)建设学院,四川省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交通高职院校,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土木工程专业群自成立以来,始终作为一个勤劳的人走在改革的前列,始终把教育教学纳入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空间加以考虑,与时代、地区、行业并驾齐驱,迫切需要准确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构建“校企融合、四个凝聚点”的协同教育模式,培养大批具有新技术、新素养、新环境的复合交通建设与管理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教育动力。
学校创新的“校企融合、四点凝聚”协同教育模式,为我国高职院校特别是交通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鲜而充分的模式,值得推广和借鉴。
整合、提炼、改革和创新
近年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交通运输和服务运输展开。为适应交通运输业的新形势、新业态和新技术改革趋势,服务川藏复杂危险地区的交通建设,培养适合区域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建议》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整合银行、,学校以“校企融合、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教学、生产、科研协调发展”的理念和协同教育的突破口,各企业的优势资源开启了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校企融合、四点凝聚”协同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实践与优势路径
--聚焦协同教育的“起点”,构建协同教育体系
以培养适合区域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将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全面结合,协调学校和企业开展教育部顶层设计。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产业发展,构建“基层、高端、领先”三级人才目标体系,分别面向行业广泛的基本需求、川藏复杂地区桥隧建设与维修的高端需求,以及数字交通和智能高速公路的主导需求;鉴于学生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的行业需求,课程体系与学生的就业方向相联系,通过分层和分类重构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合作,构建由1个通识教育模块、1个专业技能模块和n个动态模块组成的“1+1+n”模块化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符合企业标准的活页教材,建立模块化技能库,组建模块化混合教学团队;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中心,校企共建“综合能力”四级能力培养体系→ 专业能力→ 职位能力→ 综合能力”。
泸州中医院康复科怎么样
--关注协作教育的“痛点”,构建长期工作体系
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教学、科研、创新和企业在技术、场地、设备、实践等方面的优势,深入挖掘合作要素,充分利用资源,构建多元化的长期工作体系。引进企业入校,打造智能检测等四个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校工厂”;将劳动力引入教学,将生产项目引入校园,将典型项目案例引入教学,开发课程资源,开展项目教学,建设公路桥梁工程“1+x”无损检测职业技能教师培训基地;将科研引入教学,创建了穆艳敏、杨正勋、吴家业三个业内有影响力的大师工作室,建立了四川长公路隧道(集团)运营安全工程实验室等两个省级科研平台,将“四新”技术转化为课程内容,更新教材和课程资源;推动学校“走出去”,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00多个,形成“工厂中学”;鼓励师生到企业施工现场,把教室搬到施工现场,学你所见,创造一个“真实”的教室;促进师生参与企业生产、研发,解决企业生产发展困难,提高企业竞争力。
--凝聚协作教育构建社区价值体系的“关键点”
学校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杠杆作用,构建社区价值体系。通过“全资控股”方式,学校与四川粤通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等三家校办企业形成产学研共同体,共享空间和设备,共同育人,共担风险和利益,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相互反馈;我们将与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打造大师级工作室。教师将参与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大师走进课堂,教师带领徒弟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与四川省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数字交通产业研究院、智能高速学院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承接高端企业培训,实现教学与培训的相互支持。
--聚焦协同教育“亮点”,构建创新服务体系
学校紧紧围绕川藏复杂危险地区交通产业高端需求,重组创新服务体系,与企业合作共建1个国家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省级创新平台;依托“123”高端创新平台,设立“爬行班”、“四川高级班”、“正方班”等特色定制班,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改革,满足行业高端人才需求;联合组建科技团队,依托创新研究和实践平台,紧跟前沿技术,开展川藏复杂险情地区桥隧施工、高海平地区公路桥梁养护技术的研究、研究、突破、创新和转化,钢管混凝土桥梁、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在钢管混凝土桥梁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支由著名教师和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组成的创新型教师教学团队;将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嵌入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过程,形成动态跟踪和反馈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和区域特色的教材和课程资源。“校、地、旅”联动,开展“送教学上门”、“交通扶贫”、“9+3”等合作,培养地方交通人才,满足川藏民族地区稀缺人才需求。
一项又一项改革创新措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企融合、四点凝聚”协同教育体系,产生了共振叠加的实效,使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焕发出勃勃生机。
成果、应用、春花秋果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不断创新、提炼、实践和再创新,现已成为交通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高地和服务川藏地区交通建设的主力军。“校企融合、四点凝聚”交通与土木工程专业群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成果荣获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四川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实践创新奖,培养了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及四川省教学教育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优秀教师。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增长5%,达到98%;专业群体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了3%-90%;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提高了17%-94%;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提高了5%-90%。学生获得了80多个国家和省级技能竞赛奖项。
四川科华技工学校地址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在线视频会议上,领导高度肯定了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的办学经验“全面把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加强校企合作,打通产学研联系,不断加强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的契合,推进毕业生的市场大门,使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的联动机制更加完善来自全国79所高校的“爱尔菲特”职教工作者对这一成果进行了参观和讨论,团队应邀参加“读者”专栏,成果被四川日报、中国交通新闻网等1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校2020分数线
绵阳工贸学校的简介
四川铁道学院分数线
回顾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土木工程专业群“校企融合、四点凝聚”协同教育的实践,活力澎湃,成绩显著。未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以更高的地位、更广阔的视野、更大的努力,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钟彪阮志刚黄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