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数字化改造新潜能_激活“数字创意”迸发“生产变革”活力
2022-07-22 22:47:21文/传统产业“触网”、产业工人技能“迭代”、“云上智能制造”落地、安全生产“联网”、数字技术改造赋能……近日,福建省泉州市重点发展机械智能制造、集成电子电路等数字产业,以“强工兴市·数字工匠”和“2022工程”劳动技能竞赛为载体,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让“生产改革”焕发出勃勃生机。
促进老工人技术的“迭代”,并授权“智能”制造转型
智能车间物流、产品智能检测、智能数据采集、安全环境视觉监控、C2F智能定制、5g云制造可视化……3月16日,记者来到永春九亩陶瓷5g智能工厂的生产车间,“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要素随处可见。车间工人按照操作规程有序地加快了生产。泉州工匠、九木集团永春生产基地工程师陈伟耀带领工厂“老工人”将“老工艺”打造成与这座新的智能工厂相同的频率。
陈告诉记者,数字化转型对班组工人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车间在职培训和技能竞赛为契机,企业工会建立了“竞争+培训+创新”机制,组织班组长和技术骨干学习5g数据传输、实时监控、人工智能算法等数字技能,因此,这家工厂的传统工人得到了“升级”,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了智能制造。
泉州许多“产业化改革”试点企业已经实施了这样的“技术迭代”。近年来,泉州作为首批国家工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针对当地制造业规模大、劳动力特别是技术工人长期供给不足的现实,在工业机器人等数字领域开展了大规模、高素质的员工技能竞赛,机器人焊接,5g网络演示场景应用,以服务智能制造和传统制造工人的“技术迭代”为主要方向。今年,泉州市总工会还与市发改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合作,围绕“智慧强市”的发展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工匠”技能大赛。在当地,将全面开展数控、纺织、高端陶瓷等行业200多场“智慧创新”技能竞赛,促进培训,让产业工人提升技能。
泉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韩卫华告诉记者,今年,泉州市总工会将根据本地区智能制造发展的实际需要,举办1000多场基层技能竞赛、60多场县级技能竞赛和40场市级技能竞赛,并依托有资质的高职院校和园区(企业)建立数字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基地,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升学条件,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基地的功能和内涵,建立稳定、结构合理的技术技能培训体系,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服务。
在市总工会的推动下,泉州还建立了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等级认证相结合的制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可直接认定高级工人的职业资格,并向全市比赛前三名选手颁发高级工人职业等级证书;对于其他通过技能和理论考试的参赛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颁发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中级职业资格的可晋升为高级工作者。
促进辅导的扩展和升级,培养“数字创意”
在泉州数字经济领域,“数字”与“创意”深度融合,劳模、工匠和技术人才工作室正在成为“生产变革”的孵化基地。
在南威软件集团,以福建省劳动模范游为首的“数字工匠工作室”专注于政府信息化、党的信息化、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软件技术研发,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创新,视频分析、区块链等。游带领工作室团队制定研发项目流程,严格执行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敏捷开发”方法。工作室还开通了每天一刻钟的学习、技术交流与共享、数字头脑风暴等学习渠道,建立了“一人一导师”的数字工匠传承机制,为企业数字人才的成长营造了新的空间。
在福建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车间,在以“福建金牌工人”秦木命名的开发团队中,11名技术工人开发创新了近50种新产品工艺。团队还参与了企业数控车床的工艺编程和技术参数设置,推动公司生产效率同比提高25%以上,技术指标同比提高30%以上,产品合格率达到99.5%。
如何考取演艺学校
泸州市医学院卫生学校
德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泉州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对游建友工作室、秦牧开发团队等“数字工匠工作室”的支持力度。根据市总工会近日发布的“万名名师优徒”创意教育计划,为帮助“数字工匠”和“数字人才”茁壮成长,今年泉州市总工会将发挥数字工匠在技术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技术交流、技能教学等方面,创建和完善数字经济产业链106个省市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命名50个“数字工匠工作室”;加强数字团队建设,命名知识、技能、创新、安全、效益、和谐的60支“六型”数字工匠团队;实施“工会+企业+高校”合作教育,开展数字工匠二元制教育,开展500多场技能培训。培训对象预计将超过30万人。
引入“创新水平”探索“数字化技术改造”
泉州市总工会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大文章”,以员工“五小创新”为载体,大力推进“数字化技术改造”和“数字化创新”。
成都圣亚技工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
近年来,节能已成为泉州美菱水泥公司推进数字化技术改造的主要方向。公司副总经理郑新鹏告诉记者,在“生产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公司每年投资1500万元,鼓励员工参与“数字化技术改造”。通过安装高压变频器和实施“5g+智能制造”等员工数字化创新项目,梅岭水泥熟料吨电耗从2016年的56千瓦时下降到今天的52千瓦时,每年节约600万千瓦时,年节约超过360万元。
四川船山职业技术学校
参与“数字技术改造”的一线职工,不仅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创利分红,也有机会获得泉州市总工会提供的“数字技术改造”奖金。
近年来,泉州市总工会与地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一步改善创新人才待遇,鼓励企业建立与员工“创新水平”挂钩的薪酬体系,实行有利于一线行业工人的工资分配制度,推动数千家民营企业建立按要素和“智力”分配技术工人创新成果的制度,打破技术工人向工程师和管理者流动的障碍,为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泉州市、县工会对在全省100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中获奖的优秀职工给予配套奖励,并在评选劳动模范和工匠时给予加分。同时,还可以推荐优秀创新人才纳入泉州人才“港湾计划”的高层次人才管理,实施人才安全待遇,进一步激发产业工人利用数字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效率。
中共泉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泉州市总工会主席陆秀平表示,泉州市总工会将进一步落实“数字工匠赋权提升行动”,推进“五级竞争+五大竞争拓展+五大保障措施”的数字经济竞争模式创新,打造“数字产业改革”新亮点,鼓励更多技术娴熟的数字工匠脱颖而出,助力建设“智慧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