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社区教育引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顺德区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会

2022-07-22 22:27:46文/

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继承和创新粤港澳大湾地区的本土文化,不仅关系到湾区的融合和发展进程,也涉及到千万海外村民的家乡认同。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以社区教育为导向,针对文化场域变化导致文化记忆消失、社会流动加快导致文化主体变化、地方文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建立政治、学校、社会企业协调的体制和机制,传播地方文化,凝聚社区共识,优化基层治理,探索一条道路是继承和创新“建教结合、社区传播”地方文化的有效途径。

顺德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10个城镇和街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顺德市常住人口32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占98.58%。在人口构成中,当地居民约155万人,海外村民50多万人。“离乡背井”的当地居民与大批外国“新顺德人”共同构成了一种人口格局,迫切需要提升文化认同,凝聚社会共识。

顺德区政府各部门充分认识到社区教育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价值,率先成立了顺德区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顺德区社区学院,率先开展社区教育。学院对当地文化和社区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本地”不等于“农村”。“乡土”是指滋养个人并对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土壤。由此,提出“社区是居民的乡土”。社区教育应以传播乡土文化、凝聚共同价值观、促进社区治理和发展为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建立立体化的地方文化教育资源体系

深入发掘顺德的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祠堂文化、历史文化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伦理道德精髓相结合,系统地融入城镇街道环境建设,建设一批“文化地标建筑”和“公共活动空间”来恢复和发展失去的地方文化记忆。例如,在乐从祠堂文化、龙舟文化的基础上,修缮“陈大祠堂”,建设“顺德龙舟文化博物馆”,传承优良的家风,弘扬“齐心协力”、“争创第一”的龙舟精神;“三字经公园”建在蒙古族经典《三字经》传奇作者施的故乡陈村镇,强调“孝、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北滘镇向贤资助的“何美术馆”强调创新、开放、包容、繁荣的价值观。目前,已建成文化中心、村史馆、祠堂等33个区、镇、村特色鲜明的社区教育实践基地,成为引导社区价值观形成、凝聚社区共识的重要文化载体。

内江铁路机械学校2020招生简章官网

创新地方文化教育师资建设发展机制,丰富地方文化师资资源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门户信息网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舞蹈专业

巴中市恩阳区职业学校

四川省志翔职业技术学校专业

顺德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功夫之乡”、“世界美食之都”等,有59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的农村技能文化资源。学校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农村工匠中脱颖而出,与职业院校、社区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师资队伍相结合,“四位一体”建设了一支2000余人的地方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支村“文化引导队”。同时,为了有效提高师资水平,不断加强队伍建设,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顺德粤剧曲艺学院”、“顺德永春拳(武)学院”,“顺德厨师学院”等特色教育基地共同开展文化传播和师资培训。在城镇街道和基层社区,定期以“文化讲座”和“社区学校”的形式举办地方文化教育教师培训。

开发各种形式的活动课程,提高社区教育的有效性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活动过程,以提高社区所有成员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实现社区发展”,其核心是促进在社区中建立和加强“共同关系和情感”,强调“社区中各种教育因素和机构的整合、协调和互动”,具有教育目的的“社会性”和对象的“多样性”的特点,要求教育资源的“立体化”和形式的“多样化”,它的课程设计和开发明显不同于学校教育和其他类型的教育。学校深刻把握社区教育规律,实施“润物无声”教育。例如,开发“活动体验”课程,自2005年以来,连续举办15届顺德美食文化节,弘扬美食文化;定期举办“三字经”启蒙文化周,为海峡两岸和香港数千人用四种语言(普通话、广东话、英语、手语)背诵“三字经”创造了壮观的场面;举办“功夫+”文化周,结合国际武术联合会周年庆典和佛山武林大会,全面展示功夫、舞狮、粤剧等岭南地方文化,传播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民族精神。开设“研修体验”课程,成立“顺德厨师学院”,举办各级各类烹饪培训课程168期,培训学员9460余人;编写研究《思考顺德1-3》、《顺德美食小贴士》、《明治顺德》等十余种美食教材和书籍,探索“环境体验”课程,传承本土文化,将艺术融入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改造,形成乡村文明复兴的“青田范式”,成为全国地方文化教育的优秀典范;建成有“风景名胜区不同于风景名胜区”之称的奉建水乡,为人们留下了“水乡记忆”和“水乡印象”。

建立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实现当地文化教育资源的积累

制定基地建设标准并完成205个区级、镇(街)、村(居)级优秀地方文化传承基地;我们制定了地方文化教育教材编写规范,编写出版了50多部以启蒙文化、村庄社区历史、饮食文化等为主题的地方文化教育教材。制定了网络资源评价标准,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社区教育优微选课活动”,并选取“顺德烹饪技艺”等7300余个地方文教数字资源;2022年,龙江镇出版《龙江村志全集》22卷,成为广东省第一条完成镇内所有村庄志的镇街,实现了对当地文化历史的全面传承和弘扬;2022,乐从镇12个系列的《时间的故事》祠堂系列推特将对当地文化的解读融入“学习力”学习平台,实现了对当地文化教育的全国传播。2022 12月,以祠堂为主题的三集纪录片《顺德之家》首映,成为弘扬地方文化的典范。

如今,顺德已经形成了政府部门统筹规划、社区学院牵头、社会组织积极支持地方文化教育的机制。政府部门每年投资25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亿多元,投入地方文化传播,吸引60多万人(次)参加地方文化教育活动。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粤剧曲艺大师、粤菜大师130余人担任文化遗产指导员;形成了10多个地方文化教育品牌,其中“国家终身学习品牌工程”3个,“国家社区教育特色工程”2个,党建引领的文化品牌5个,“学习力”平台推荐的全国地方文化启蒙教育示范1个,“串珠成链”开发的6条乡村休闲、研究型品牌旅游线路,吸引了广东、香港、澳门、大湾区、顺德等地几十万名海外村民寻找“乡愁”。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校园风光

(罗丹) 王、周)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