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放弃北大上技校”各方:职业教育怎么样才能“破局”?(弃北大读技校的启示)
2022-07-22 20:25:16文/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5月8日,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22年职业教育周启动。
11年前,周从北京大学辍学,转学到一所技校,引起轰动,成为职业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11年后,在关于职业教育的讨论仍在继续的背景下,“吃螃蟹者”究竟有什么样的“职业教育观”?近日,《新华视点》记者直接采访了周,询问他对在职教育道路的思考。
如何查看您的选择?
2011年,周从北京大学辍学,选择在北京工业技术学院学习。在媒体报道后,这一选择引起了争议。
考虑到现实,很多人认为人们应该去“高地”:“北大文凭比技校文凭值钱得多”。还有一种声音: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独特价值;为了一个著名的学校文凭而学习一些你不擅长或不感兴趣的东西是不值得的。
达州市财贸学校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费一年
现在,他后悔今生的转折吗?
在周看来,这只是一个更加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成都汽车技术职业学校
从幼儿园起,他就喜欢拼玩具和自学篆刻。直到现在,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模型中,整天埋头于模型中。偶尔的朋友圈也是一个花了数年时间制作的模型。
周在朋友圈展出了他的作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08年,周在高考中得了660多分。他原本想去实践性较强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在大家的建议下,为了“不浪费分数”,他最终申请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但事实上,他对生命科学不感兴趣。这种学习经历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痛苦,甚至是抑郁。之后,周尝试了各种方法:审计、辍学、南下工作,但都没有解决问题。
四川护理职业学校成都校区有哪些专业
几经周折,他决定辍学,学习一门他喜欢并能养活自己的手艺。
周说,虽然他“弃北大上技校”的做法有点“令人震惊”,但在社会上,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盲目申请志愿者的现象相当普遍——太多的孩子直到高三才知道自己的兴趣,不了解学校各专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他早就提出,应在中小编教育中引入职业启蒙,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新的职业教育法第19条也回应了这一要求。“鼓励和支持普通中小编和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与职业教育有关的教学内容,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和劳动教育……”
周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能,理想的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帮助孩子尽早发现和培养自己的潜能。
职校学生“就业好、地位差”的现象有没有改变?
“我宁愿上最差的普通高中,也不愿上职业学校。”一些家长担心,一些职业学校的入学质量很差,如果他们的孩子上了职业学校,他们的孩子会受到影响。
根据教育部2022的数据,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过去五年中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许多人认为,虽然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很高,但要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并不容易;与普通学校学生相比,未来的发展也将面临更多的瓶颈和更高的门槛。
从通识教育转到职业教育的周也有亲身经历。
2014年,从技工学院毕业后,周选择留下来当老师。站在领奖台上,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同。“老师的话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他发现,在传统的教育体制和社会观念下,技校学生往往受到歧视,容易产生自卑情结。教师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帮助他们重建信心。
他举了一个例子:许多学生可能不在乎一台普通的机器能否维修,但当他们得知自己维修的机床将用于航空航天行业时,他们的态度就不同了。“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工作很有价值。”
全国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专业能力竞赛获奖者周发表讲话。(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但与此同时,无形的门槛和“天花板”依然存在。
周指出,长期以来,一些用人单位对外部学历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职位和能力匹配程度的重视。为了有一个最好的学术背景,许多中职生选择继续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和硕士学位。“雇主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专业评估能力。”
毕业后,职业学校的学生也面临着工资差距。一些学生会直接问他:“数控机床的维修是如此的困难和痛苦。我们终于学会了。为什么我们一个月只能挣几千元?”“作为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为什么收入达不到中层管理者的水平?”
就连他自己也会在工作场所遇到一个“天花板”——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教师中的硕士和博士也越来越多。周的学历在职称和晋升方面都没有优势。
通往平等的道路有多远?
新的《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入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级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在周看来,平等的法律地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要实现事实上的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职业教育如何“打破游戏”?对此,他思考了不止一次,同意北京工业技术学院原院长童华强的观点,即当务之急是研究综合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师培训的“内涵”。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学校
北京工业技术学院愿意在教师培训上“下注”:学校将投资10多万元,将教师送到一流企业进行为期数月的脱产培训;设计了一个“四级梯度”发展体系,从普通教师、综合教师、课程校长到专业校长,教师有了明确的上升路径。
2022年,童离开技师学院成立教育咨询公司,希望能帮助更多职业学校提出改革策略。2022年,周也加入了该公司,从一名职业学校教师转变为“职业学校教师中的教师”。
童华强在办公室修改了计划。新华社记者舒静摄
他们通过研究国内外专业,到企业调研和访谈,组织专家访谈,帮助职校教师逐步梳理工作任务重点和技能提升点,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通常,一个专业需要做三年才能形成一个系统。一套节目有数百万字,需要反复润色。”
教育咨询项目实施后,“一部分教师成长迅速,学校发展也很快。你可以看到,近年来一些职业学校开始‘涌现’。”周对此感到高兴。
除了提高教学质量外,社会观念的转变还需要时间。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朱兆辉认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低认识是由于价值取向、社会机制和教育本身。一是“一切都是次品,只有读书才是高”和“人轻百业”的观念根深蒂固;第二,社会结构存在等级梯度;第三,教育目标更多地是培养“人”,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重点是改善人格和创造幸福。
周认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社会观念的更新。只有改变社会层面的选择和就业机制,改进教育层面的内容和方法,改变个人层面的认知预期,“职业教育能否通过培养尊重实践的工匠精神、鼓励多元文化、改变整体社会认知来吸引和培养更全面发展的人才?”
如何让更多人安心实现“职业教育自由”?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
一些专家认为,培养过多的学术人才将与社会需求脱节。我国更多的高校应该开展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在深圳工作期间,周曾遇到一个一起卖软件的女孩。其他人感觉到完全相同的颜色,她一眼就能看出不同。不幸的是,她不知道自己有非凡的艺术洞察力,也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周认为,很多孩子都有不同的潜力,像这个女孩;然而,通识教育更强调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旦你不能学好语文和数学,你就会被定义为“失败者”,其他潜力也会被“封印”。
“理想的教育应该更多地根据孩子的天性和潜力来培养人才,而不是仅仅基于成绩。”周说,学生应该有可能在不同的教育轨道上自由切换,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
童华强常说的一句话也给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
周指出,中职生在职业发展的早期可能具有更多的技能优势,但越向上,越有潜力的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越强。因此,在课程设计中,他反复强调职业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应该学习全面的知识。我们应该为不确定的未来培养技术人才,而不仅仅是根据当前需要培养技术工人。”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2020年秋季招生简章
有一次,为了给职业学校景泰蓝专业增加一个“创业班”,周和老师沟通了半年,甚至多次吵架。起初,老师认为中间工人没有设计基础,不能创造。“创业课程”开设后,一些学生的设计引人注目,展示了更广阔的可能性。
周展示了朋友圈里同学们制作的银蓝色深色花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创造力需要激发,越快越好,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事业有更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周在展示这些设计图纸时非常激动。这是他最宝贵的时刻。
周认为,每个人都有最合适的道路。在一条“少人走的路”上,他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和时代地位。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舒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