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三部曲突破“广西模式”

2022-07-22 20:15:57文/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是2022年教育部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2022被教育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定为“首批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实训基地”,同年被认定为广西首批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近年来,学校开发了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4个自治区级资源数据库,4个自治区级网络精品课程;牵头建立中国-东盟边境联盟课程平台,出版东盟国家标准国际课程;“物流管理”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这一系列荣誉得益于学校13年来贯彻“信息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及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不懈探索。

时间回溯到2008年,为改变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落后地位,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广西启动了职业教育项目,高职院校升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然而,教师规模和数量的急剧增加与教师专业化高水平发展之间的内部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已成为影响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突出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本着敢于挑战、敢于探索、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广西教育厅的领导下,依托广西高等教育协会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专业委员会,积极发挥了主席单位的作用,整合广西高职院校资源,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省级共生、规范引导、四步提升”的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三部曲”,为广治树立了榜样,创造了“广西模式”。

三峡电力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

机制:从“分权”到“一体化”的战略思考

据说“万事开头难”。面对广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资源有限、分散,高校各自为政,优质资源稀缺、共享性差,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不平衡,制约了省级水平的整体提升。

俗话说:“一根线不成线,一棵树不成林”。如何打破广西单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力量有限的困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经过调查访问,学校最终将建立“省级统筹机制”,作为解决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问题的第一步。

因此,在广西区教育厅整合“政、校、管、企”资源,成立广西高等教育协会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学校作为主席单位,开始牵头建立这一统筹机制。该机制协调了“政府、学校、银行和企业”四股力量。通过教育行业知名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与省内多所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开展评价标准联合研究、教师联合培养、精品共享、专业资源库共建等一系列活动。优质学校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依靠行业企业的技术支持,有效构建“政、校、银、企”关系“共建、共教、共研、共享”的桥梁,实现了优质学校带动普通学校和落后学校,让每个学院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坐标定位,让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找到自己的成长路径,形成了政府领导、专业委员会牵头、高校学科和行业企业参与的省级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统筹机制。

标准指南:从“盲从”到“标杆管理”的道路

成都华商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校专业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历来被战略家视为胜利的标准。但纵观整个广西职业学院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容乐观。由于没有符合广西具体情况的本地化标准,参考框架不明确,教师在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时容易盲目遵循其他标准,导致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虚拟目标,教师培训缺乏有效把握和统一规范。制定地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标准,建立能力提升规范,已成为“抓牛鼻子”的关键一步。 

四川商务职业技术学校有哪些专业

四川省双流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分数线

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英国等***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标准框架,根据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现状,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的理论与发展出发,基于意识与态度、基础与技能、教学实践、专业实践五个维度的研发保障的“四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应在学校的组织与统筹下进行。

所谓四个层次是指“新手信息化教学-骨干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专家-信息化领导者”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框架。标准的制定已实现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进行定量测量和描述,从而利用测量结果来界定具体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

一旦建立了标准框架,就立即取得了成果。学校率先制定了《智慧课堂建设标准》等三项标准,设计了《线上线下课程混合识别标准》等三项信息化教学规范,并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混合教学等八个事件制定了一系列评价指标集,形成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学应用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信息化课程建设标准、信息化竞赛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标准,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路径改进:从“铜牌”到“国王”的提升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

培育有机制、有标准,但落实还是“怎么办”的问题。广西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单一,准确度不高,缺乏针对性和“千人一面”的情况已成为广西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难以实现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古人说“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高职院校要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就必须“因材施教”。

如何在“新手信息教学-骨干信息教学-专家信息教学-领导信息”四个层次上为教师的提升开辟道路,如何充分发挥广西高等教育协会高职院校信息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和全国首批高职院校信息实训基地的优势,以“准确分析和实施不同阶段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策略”的理念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徒一师、导师制”、“标准引导、标准实施培训”四步提升培训方法,“一部一坊,同侪帮扶”和“教学竞赛整合、强化、提升”,以“转型-规范-熟练-强化”的培养路径,准确分析和实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中的新手培养以导师制为出发点,通过“导师制”培养信息化教学中的新手。在刚刚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教师和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自愿确定“师徒”关系后,教师和学徒通过混合课程建设定制专属培训计划,满足学徒的个性化需求,教学资源开发、讲座等形式,从而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实现“师徒”。新手只有通过教学设计方案、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课程演讲等方面的考试才能“毕业”,实现了新教师的角色转变,使其迅速成长为信息化教学的新手。

四川省幼师专业学校有哪些

与新手相比,信息化教学中坚力量的塑造过程始终是一种“规范”的模式。首先,以培训项目为载体,采取信息化专题报道、混合“金班”等措施,构建“校、企、行”的培训机制。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搭建培训平台和开发培训课程,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信息化课程建设标准和信息化竞赛评价标准进行专项培训,形成“标准引导、平台支撑、线上线下结合”的标准实施培训模式,推动信息化教学新手向教学骨干转变。

“一部一车间”是建设信息化教学专家的摇篮。成立以部门为单位的信息化教学研讨会,实施对等学习计划,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车间负责人的领导下,车间成员定期组织教学沙龙、同行评议讲座、优秀案例经验分享等活动,构建多元化的对等互学模式。依托国家优质共享资源课程建设项目,利用泛亚超级明星等平台开展项目实施,充分发挥教师信息化教学专长和不同层次的个人优势,形成“项目渗透、角色转换、平台支撑”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工作坊同伴互助运行机制。

“教学-竞争-教学”的螺旋式教学-竞争整合机制很好地响应了信息化教学带头人的培养标准。依托“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竞赛体系,教师从实际教学项目中选取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优秀案例或成果参加竞赛。通过对参赛作品的反复打磨,努力整合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资源与开发、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效果与评价“四对接”竞赛的评价指标,并从信息化教学意识、技能、实践、反思和提高五个维度全面应用和强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一步推动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应用创新,使教师成为信息化教学的带头人。

都江堰市职业中学学费

截至2022,广西教师参加了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竞赛(教学能力竞赛),获国家一等奖9项,二等奖55项,共获170项。总分西南第一,全国第八。连续五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和“最佳进步奖”。其中,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2022年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15项大奖,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三。

在学校的领导下,这部旨在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广西模式”三部曲和谐地发挥了作用。目前共发表论文31篇,其中北京大学核心论文12篇,EI收录1篇;创建了一批***化示范学校、4所示范学校、6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开发了6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20个国家精品共享资源课程;5个国家级典型案例和15个省级典型案例在省内省外86所高职院校推广应用。为此,教育部有关领导曾指出,“广西在教学能力上的成功是中西部崛起的典型案例”。(邓,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