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统筹做好有效衔接 助力隆德乡村振兴
2022-11-24 00:57:25文/厦门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习*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稳准快紧实”要求,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接牢巩固隆德县脱贫攻坚“第一棒”,跑好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第一程”。
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
稳起步,加强组织领导。调整成立定点帮扶与促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下设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消费帮扶、理论研究、媒体宣传8个专项工作小组,推进帮扶工作落细落实。将定点帮扶工作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推进,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会、调度会研究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转折点,2022年9月,校地签署新一轮定点帮扶框架协议,涵盖11个方面36项具体工作,压实帮扶责任。克服闽宁两地疫情影响,推进常态互访,近两年组织26批领导班子、专家团队、师生代表赴隆德开展实地调研,接待4批隆德县干部、企业家代表团来校交流。设立乡村振兴办公室并配备专门编制,在隆德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协同织密定点帮扶“保障网”。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好就业吗
准发力,聚焦科技赋能。建强隆德县厦门大学康业扶贫产业园,累计投入600余万元仪器设备成立“厦门大学—宁夏大学—隆德县人民政府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基地”、质量安全控制实验室,定期派驻专家团队和技术人员,围绕马铃薯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园区开发马铃薯产品30余种。实施“南强大树”乡村创新试验项目,探索构建“肉牛养殖+胡萝卜种植”生态互补产业链,研制微生物制剂,有效减少肉牛青贮饲料7%的损失率,并投入近200万元建成生产线,实现试验村青贮饲料全部改良;引进厦大自主育种高产胡萝卜,实现亩产1.3万余斤,每亩增收4000余元,建立4个种植示范点进行推广种植。推动与隆德县、宁夏康业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共建食品药品检测中心,成立“厦门大学与隆德县共建检测实验室专家委员会”,捐赠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价值300余万元实验仪器,有力提供“软硬件”支持。签订《厦门大学 隆德县开展中药材产业科技帮扶合作发展协议》,支持建强隆德县中草药专班队伍,与隆德县科技局、隆德职业学校共建中草药种养科研实践示范田,组织师生实践队围绕中草药产业开展调研并提供技术咨询。
峨眉山市旅游学校电话号码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门户
成都经济开发区职业技术学校官方网
快提速,强化教育帮扶。接续选派优秀研究生赴隆德支教,打造“南强名师云课堂”“嘉庚号海洋云讲堂”等特色讲座,开展“七彩假期”“解忧杂货铺”等第二课堂品牌活动,推出“这条小鱼在乎”“送教下乡”“山海情·两地书”等系列爱心公益活动,助力隆德学子全面发展。与隆德县人民政府签订专家包县协议服务“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与隆德县高级中学签订县中托管帮扶协议,围绕教师跟岗、联合教研、研学实践等方面开展教育托管工作;近两年累计向隆德县第四中学捐赠奖助学金20万元。为当地干部讲授乡村振兴专题党课,开展“乡村振兴大讲堂”“山盟海誓·乡村振兴”系列讲座,举办中小编信息化教育、企业管理研修等专题培训班,推动教授专家到乡村田头进行农技示教、现场教学等,两年来组织培训基层干部2400余名、乡村振兴带头人和技术人员2800余名。
紧冲刺,突出精准助力。扎实开展健康帮扶,持续推进校地医院5G网络远程联合会诊,组织附属医院“组团式”医疗队赴隆德开展教学查房、手术示教、学术讲座等,遴选医学院实践队深入乡村开展义诊,投入资金为乡村医生配备专业舌诊设备并组织现场培训。聚力推动全员全时全域的消费帮扶,在校门口黄金地段建设“厦门大学精准帮扶特色产品直营中心”,在食堂开设“宁夏隆德精准帮扶特色食品”窗口,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帮助设计、宣传及推广农产品,坚持“以买代帮”“以购代捐”统筹校内采购安排,两年来采购隆德等脱贫地区农产品1200余万元,帮助销售2000余万元,学校创新构建“321”体系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消费帮扶新模式做法获评2022年全国优秀典型案例。稳步推进生态帮扶,投入专门资金提升村民人居环境、引进光伏供电项目,争取资源推动农村改水改厕,组织环境与生态学院专家团队深度参与隆德渝河流域治理,研制的微生物制剂有效改善肉牛粪便气味和污染物排放,助力隆德提升县域乡村宜居宜游宜业水平。
实超越,注重帮扶育人。用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邀请“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厦大潘维廉教授、帮扶村驻村书记等走进大学课堂,推出厦大研究生支教团“开学第一课”“扬才开讲了”微党课等思政课堂,开展“习*平扶贫论述暨高校定点扶贫实践”“中国共*党扶贫史及其启示”等思政讲座论坛,以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教学向师生展示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变化和可喜成绩。搭建乡村振兴实践平台,推动师生将“手风琴里的山海情缘”专题音乐党课、彩绘涂鸦等引进隆德社区、乡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深入乡村企业、扶贫车间参与陶器、砖雕、人造花产品制造全过程,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促进文化交流、增强创新创业本领、培养劳动观念。做好乡村振兴调查研究,组织师生实践队深入实地开展电商环境、红色文旅、非遗文化专项调研,设立《“十四五”时期闽宁协作战略研究》等多项乡村振兴研究课题和合作项目,定期组织学生科研团队到隆德当地企业、车间开展农特产品科技攻关,引导师生将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编辑出版书籍《同一个梦想——厦大扶贫故事(双语)》,支持潘维廉教授出版《Chasing the Chinese Dream-Four Decades of Following China’s War on Poverty》(《追寻中国梦-见证中国四十年来脱贫攻坚历程》)、《中国人中国梦——中国人的生活变迁与脱贫攻坚》等著作,讲好中国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故事。
最新文章
2022第二届全国蜀学论坛在西华大学举行
北京市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推动特别教育高质量发展——特殊教育质量提升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学院:强化“五项”措施,不断提升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多措并举做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宣传工作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二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
2022年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举行时间——2022年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举行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三全”并举,抓好新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

热门文章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948号建议的答复——《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834号建议的答复》
教育部:我国专任教师总数从202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1844.4万人,增幅达26%
西华大学博士点建设——院士领衔,西华大学新成立一中心一基地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4078号(教育事业类412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育部曝光八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十批7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读后感)
教师队伍发生格局性变化: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1144.2万人次——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人数
教育部:“特岗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学校补充103万名教师(今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8.4万余名)
